微 信 扫 一 扫
我去网吧找过我的学生
发布时间: 2025-07-11 来源: 作者: 陈晓涌

  我当了10多年的班主任,其中有一个走读生叫阿文,让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他上课经常睡觉,同学们私底下给他起了个“睡神”的绰号。虽然同学之间起绰号我是不允许的,但又觉得他得此绰号应该有一些原因,我很好奇他白天怎么那么疲惫,晚上去做什么了,通过找班干部暗中了解,得知他晚上经常去网吧,而且一玩就是通宵。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严重了。恰好那网吧离学校不远,我决定找个时间“突击检查”,当我像“天降神兵”一样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煞是惊讶,呆若木鸡地问:“老师,您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网吧里鱼龙混杂,放眼望去,不乏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虽然门口写着“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牌子,但很明显,这样的“提示”形同虚设,网吧老板为了盈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恨不得客流如潮。


  众目睽睽之下,我也不好意思劈头盖脸对阿文一顿批评,只是善意提醒他:“天色已晚,早点回去吧。”


  他倒还听话,没有犹豫,有礼貌地跟我说了一句“老师,再见”,就识相地走了。


  怕他忽悠我,半路上又返回去上网,我在网吧门口逗留了一会,等时间差不多了,再打电话给他家长,想确认一下他到家了没有。但是,打了几个电话,一直没人接听,我有点担心,后来终于打通了,听得出是他本人的声音。我带着责怪的语气问他:“这个手机号码不是你家长的吗?怎么是你接听?你到家了没?”


  他紧张地解释:“老师,我没有骗您啊!这手机号码是我爷爷的,他听觉不好,又比较早睡,我刚到家就听到手机铃声响,您不是有我微信吗?我可以发共享位置给您看。”说完他发了一个共享位置过来。确认他已经到家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我找他来办公室谈话,想跟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为放松他的心情,拉近和他的距离,我跟他分享我读高中时也沉迷过电子游戏的经历,后来幡然醒悟,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非常不易,就暗暗下定决心,刻苦学习,最终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的命运。从我的“现身说法”里,他似乎听得懂我的意思,慢慢敞开心扉,跟我透露他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一直学不会,晚上很无聊,在家里玩手机游戏又不过瘾,去网吧“联机”比较刺激……


  听他说得轻描淡写,我却觉得他的问题非同小可,决定找个时间去家访。当我颇费周折去到他家,才知道他是留守儿童,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爸妈在外地打工,他爷爷身体倒还硬朗,就是有点耳背,对孙子疏于管教,他晚上趁爷爷睡觉就偷偷溜出去。对此,他爷爷还蒙在鼓里,并不知道他是怎么溜出去的,因为钥匙一直被他爷爷带在身边。


  经过我的开导,阿文终于说出了实话,他是从二楼的阳台爬下来的,去网吧玩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去。是的,这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却是真实的。农村的泥瓦房一般有两层高,二楼有一个露天阳台,他从那里爬下来难度不大。但这个过程没人知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情况很危险。我觉得有必要联系他的爸妈,把情况跟他们详细交流一下,但阿文的父母却打起了太极,互相推诿,后来从他爷爷口里得知,阿文的父母已经分开多年,阿文的父亲只负责他们爷俩的生活费,其他的置之不理;而阿文的母亲也在外,忙着自己的生活,无暇顾及阿文的学习。


  我为阿文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捏了一把汗。虽然他已经长大了,饮食起居能自理,但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稍有偏差,就会误入歧途。如果我不去网吧找他,深入了解他的家庭,就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情况。


  在我的劝导和努力下,阿文从一个走读生变成住宿生,过上了比较稳定的学习生活。我想尽我所能,帮助他回到安静的校园环境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经历这一次深入了解,我感慨良多,深知学生管理工作还任重道远,还需要班主任老师不辞劳苦,俯下身去,走进学生的成长坐标系——那里有家庭的底色、原生的症结,也有亟待被点燃的微光。如此,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走深走实,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中流于形式,留下遗憾。(作者系揭阳捷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