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老师在微信群中因3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而愤怒解散群聊,引发热议。随着事件的发酵,瑞昌市第一中学对此发布情况说明称,高考成绩公布后,漆某芳老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7月5日,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志愿后,漆某芳老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7月7日 央视新闻)
“学生未报清北,老师愤怒解散群聊”,此举实在荒唐。更令人错愕的是,涉事老师还在群内表示,三名学生不听学校、老师、家长劝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该老师表示 “明天上午将以失望解散此群”,并称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
既然是学生填报志愿,就应该尊重他们的志向和意愿,这是基本的常识和应有的边界感。填报志愿事关学生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走向,岂能不 “以自我为中心”?难道这都要由老师来包办吗?身为老师,就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的意愿,又岂能打着 “为你好” 的旗号,强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填报志愿?
老师可以在学生咨询填报志愿时提供参考意见,但最终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属于学生。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所给出的意见,未必就是合理的。即便有合理成分,也未必符合学生的志向和愿望。正所谓 “强扭的瓜不甜”,老师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越俎代庖。
三个学生虽然已经达到了清北的分数线,但他们不填报这两所学校,而去报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未必就是 “头脑发热”。专业的冷门与热门,不可能一成不变。有的学校名气不是最大的,但某个专业却可能最强。为了上名校而不考虑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执念。如果学生考上了清北,不管读的是什么专业,对学校和老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荣誉,而且可能还有相关利益的激励。这是从老师和学校的角度考虑问题,且侧重从利益角度出发,并非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正确方式。
仅仅因为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填报志愿,老师就要 “失望解散群聊”,就要痛斥学生“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这确实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不能掺杂过多的利益考量。否则,教育就会变味,师生关系也会变质。
学校发布的通报称,涉事老师在教师会议上作了深刻检讨,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实际上,这并非完全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不是学校把教育与利益捆绑,把名校升学率当作评价、衡量老师的重要手段,他们又怎么会如此“魔怔”?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既适当照顾教师的利益,更引导教师不忘初心,潜心教书育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1/90/1510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