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本科后大专?以为是玩梗,没想到竟然是真的!”据报道,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的对象是本科毕业生,引起关注。“本升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该校已经连续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人数和专业数逐年增加。
按常理,“本科回炉专科”似乎显得很不正常,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其实不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制度化的招生设计绝非噱头,而是职业院校对市场需求的主动回应——当铁路系统对“既能动手又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本科毕业生选择“回炉”专科,实则是对职业赛道的理性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时冒出高分考生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新闻,也是职业教育发展获得市场需求端认可的见证。“本升专”这一看似逆向的教育选择,正从个案演变为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是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更是公众在学历崇拜消解中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
当下,职业教育正通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双重突围,打破社会偏见。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高职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而一些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的订单式培养,更让毕业生获得稳稳的幸福。这种毕业即就业的现实吸引力,促使本科毕业生重新评估教育投入的性价比。
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更是为这一趋势注入动能。截至2024年,全国职业本科院校达51所,公办院校占比超半数,其培养模式强调“理论+实践”的双重训练,既弥补了传统高职理论深度的不足,又解决了普通本科动手能力的短板。
“认识你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教育分层与社会流动紧密关联的背景下,“本科回炉专科”看似是学历降级,实则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了一个博士毕业工作六年后报考高职专科学校的案例,因妻子和岳父都从事口腔医学职业,当事人朱骏(化名)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点燃了他心中梦想的火种——这种选择并非对过往的否定,而是在经历社会打磨后,对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方向的深度整合,是教育选择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的转变。
当社会不再以学历高低论成败,而是以人尽其才为价值导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与普通教育并轨。然而,要让“本升专”成为真正自主的选择而非无奈的妥协,仍需制度层面的支持。一方面,需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让技能型人才有持续深造的空间;另一方面,应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消除招聘中唯学历论的隐性壁垒,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薪资、晋升等方面获得公平对待。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平行赛道。
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多元路径求发展,“本升专”现象的兴起,既是职业教育回应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个体在教育选择中走向成熟的标志。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跳出学历崇拜的窠臼,根据自身兴趣与社会需求规划人生,教育才能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社会也才能因多元人才的涌现而充满活力。教育的价值,最终要由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来定义,而不是一纸学历的标签,这或许就是“本升专”现象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