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汇以海流,星火用以燎原。在教育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我是一名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我有口授笔谈答疑解惑的快乐;我有患喉疾学生贴心送药的欣慰;我有逢年过节收到学生电话问候短信祝福的自豪……风雨兼程里,不变的,依旧是我对教育的无比热爱和从教时的那一颗滚烫的初心。
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有一年,我担任了七年级(1)班主任。班上有一个子瘦小的小男孩。他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眼睛亮亮的,浑身透着机灵劲,让我印象很是深刻。
一天早上,他突然没来上课,托了班里的同学拿了一张有家长签名的请假条,请一天病假。我在课间抽空给他的爸爸打了电话,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这通电话却让我坐立不安。他爸爸告知,孩子今天一早就背着书包出门了。请假条是伪造的!孩子现在在哪里呢?我担心不已。一直到那天下午,他的家人还是没有找到他。我打听了这村里几间网吧的位置。下班后,跟孩子的爸爸一间间地寻,一处处找,却依旧一无所获。我们又到镇上的网吧去寻找,当天晚上十点多,我们都筋疲力尽,还是没有寻得他的踪影。他的爸爸是一位朴实的民工,他感激地对我说:“老师,你先回去吧,你明天还得早早上班啊……”没有办法,我只得再三嘱咐孩子的爸爸:“孩子无论何时找到,一定要先通知我,”才忐忑不安地回家。
凌晨三点,孩子的爸爸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找到了,在隔壁邻居家的阁楼里找到的。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又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孩子逃学的缘由呢。
第二天一早,我便把他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询问他逃课的缘由。许久过去了,他仍旧低着头,长长的睫毛隐隐有泪花闪烁,始终一言不发。我想,如果从老是紧揪事情的原因不放,这个孩子肯定很难袒露心声。我决定换另外一种聊天的方式跟他沟通。
我柔声问:“你家几兄弟姐妹呢?”
“四个。”他很小声地回答,终于开口!
“平时是你妈在家照顾你们几个兄弟姐妹吗?”
他又开始沉默了。凭一个班主任的直觉,我推测家庭原因可能就是此事件的根源。
过了好一会,我又轻声说:“妈妈要照顾你们是很辛苦的,你应该更懂事,对吗?”
“我妈!她,她不要我们了!”他大声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在孩子断断续续地诉说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家出走了。后来他爸爸又重新组建了新家庭,新妈妈对他都很严厉,放学后经常让他帮忙做些小手工,补贴家用。时间一长,他对妈妈很是反感,于是便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昨天他本来想投奔一个外地的网友,可后来听说我在四处寻他,一害怕便躲到了邻居家的小阁楼,而后便不知不觉睡着了……直到邻居的小伙伴忍不住向他爸爸“告密”,他才在半夜被他爸爸从阁楼的地板上被揪了起来,挨了一顿打……
他哽咽地问我:“老师,在家里爸爸根本不管我们,妈妈总是骂我,我是不是很没用?”我轻轻地摇头,说:“在老师心里,你是个既用功又可爱的孩子!你妈妈平时照顾你们几个很辛苦,有时脾气难免暴躁些,她的有些话若是让你难堪反感,你可以告诉老师,我来帮你分析正确与否,好不好?老师保证:这是我们俩的秘密!”
从此我更加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困惑时给予他及时的引导;失落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怀;我也常常把这个孩子的一些想法反馈给他的父亲,让他做孩子与妻子的相互理解的桥梁,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与母亲的隔阂和摩擦。就这样,这个孩子慢慢地变得更懂事,开朗了。
一年就过去了,他上了八年级。新学期9月10日那天我一进办公室竟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箱牛奶,上面用蓝色的笔迹写着:“老师,节日快乐!”署名是“秘密”。我看字体便知这牛奶是他送来的。可他还是学生,哪来的钱去买一箱牛奶呢?难道是……
我急急把他找来,劈头便问:“你哪来的钱买牛奶啊?只要你努力学习,便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你赶紧把牛奶退回去……”他笑了笑:“老师,这买牛奶的钱是我打暑假工得来的工资。您每天都那么辛苦,这牛奶给你补充营养……”我一直让他学习小小的苔花,即使在阴暗的角落也能开出绚烂的花蕾。而他现在俨然已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正冲着我点头轻轻微笑着……
他上九年级时,我送了一本旧书给他。这是刘墉的书——《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我相信有这本书陪伴他,未来的路,他可以走得更坚定,更自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我们献身这阳光的事业,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花儿纵情绽放,桃李处处芬芳,让教师的生命在奉献与耕耘中熠熠闪光! (作者系揭西县棉湖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