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结束,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在这个暑期学车考驾照。根据山东济南交警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暑期济南报名参加驾照考试的考生将有4.6万人,其中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是报名主力军。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地驾校报名火热背后,暗藏着“低价引流”“包过承诺”等陷阱,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非常容易“踩坑”。(7月2日 《法治日报》)
高考后的暑期,考驾照已然成为毕业生充实假期、掌握技能的热门选择。驾校瞄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本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学生们顺利开启驾驶学习之旅。可现实却是,部分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将本该严肃的驾考培训市场搅得一团糟。
“低价引流”看似给学生们打开了“优惠之门”,实则是商家精心编织的诱饵。这些低得离谱的价格,与正常的培训成本严重不符,背后往往隐藏着后续的各种增费项目。当学生们满怀期待地开始学习,才发现要为所谓的“模拟费”“加急费”不断掏钱,原本以为的“实惠”成了“无底洞”。而“包过承诺”更是荒诞至极,驾驶技能关乎生命安全,驾考是对驾驶能力和安全意识的严格检验,绝非金钱与话术就能打通的关卡。这种承诺不仅是对驾考制度的亵渎,更是对学员生命安全的漠视,给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刚毕业的学生们涉世未深,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套路,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选择驾校,却可能在商家的花言巧语下,陷入消费纠纷的泥沼。这不仅会让他们遭受经济损失,更会给他们尚未完全建立的社会认知蒙上阴影,影响他们对社会的信任。
驾考培训市场乱象频出,根源在于部分商家缺失基本的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抛弃了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将培训服务变成了一场充满套路的“敛财游戏”。这种短视的行为,破坏的不仅是驾考培训市场的健康生态,更是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誉。
高考后的暑期,本应是学生们迈向社会的美好开端,莫让驾考培训的套路,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第一课”。净化驾考培训市场,守护学生们的权益,需要驾校、学员与社会共同反思。驾校应摒弃这种损人利己的经营方式,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赢得市场;学生们也要提高警惕,多了解市场行情,不被表面的优惠迷惑,在选择驾校时保持理性;而社会各界则应加强对这类现象的监督与曝光,让不良商家无处遁形。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4/1509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