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6月30日晚,上海一大学学生在校内体育场跑步时被飞来足球打中头部后,发现踢球者为校外两小孩。而后该学生与踢球小孩的家长发生言语冲突后身体不适倒地,小孩家长持续脚踹、肘击学生。最后该学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7月2日凌晨,学校保卫处账号平安交大发布声明称,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与公安部门协同联动,积极配合依法调查处置。
这起足球误伤引发的口角事件中,最令人愤慨的是:学生身体不适倒地后,竟遭对方家长持续施暴。这一幕,不仅伤害了当事学生、刺痛了公众神经,更警示着公共空间文明建设与管理刻不容缓。倒地后被持续脚踹肘击,这是对“无抵抗能力者”的施暴,性质恶劣,突破了作为人的基本同理心和社会文明底线。此时,任何关于冲突“起因”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尤为值得警醒的是,施暴者身兼“监护人”“社会成员”双重责任。作为监护人,其首要职责是教育引导孩子遵规守纪、明辨是非。当孩子不慎误伤他人时,理应主动道歉、承担责任。然而,这位家长非但未能履行职责,反而成为冲突升级的推手。
作为成年人和社会一员,在大学校园内这样的公共空间内,更应以身作则,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其遇事推诿、情绪失控、行为失范、漠视规则,甚至诉诸暴力的行为,完全背离了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准则。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该家长在孩子面前展现的这一系列失范言行,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风气的净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发生在校园的此次暴力事件,危害远超个案本身。对此,必须依法予以坚决回应。相关部门应依法从严惩处施暴者,让其为突破法律与道德双重底线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不仅是对受害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暴力必究”鲜明导向的树立,更是彰显法治威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在依法处置的同时,涉事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更应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如何进一步完善校外人员入校管理?如何有效平衡校园资源开放共享与安全保障?如何确保入校人员清晰知晓并自觉遵守校园行为规范?校方提出的“加强管理”承诺,必须迅速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刚性约束机制。
法律与校规提供的是外在保障,而营造和谐文明的公共空间,根本上需要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养和规则意识的共同提升。我们呼吁,每位公民都应从自身做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理性沟通,面对不文明行为敢于发声亮剑。只有形成强大的文明向善舆论氛围和广泛自觉的行为自律,才能有效抵制不良风气,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
孩子的无心之举或可谅解,但成年人的暴力行为,尤其在象征文明与希望的校园内,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守护这方净土,需要法治的保障、制度的完善,更离不开全社会对文明与规则的普遍敬畏和共同坚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4/1509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