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峡学院“75万元采购市价299元路由器”事件引发热议。电商平台旗舰店官方售价仅299元一台的路由器,中标价格居然为75万元一台。5月11日,校方发布公告,因拟中标产品与要求标准严重不符,已终止采购。而中标方参保人数为0.(5月11日 封面新闻)
面对舆论压力,学校及时终止采购,展现出一定的积极态度。但这一事件背后暴露的问题,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从采购流程来看,技术审查环节漏洞百出。招标文件对“防火墙”性能指标规定模糊,导致供应商能用普通路由器冒充防火墙投标。一个专业的采购项目,连基础设备的技术标准都无法明确,这无疑是给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在价格审查方面,75万元中标价与299元市场价相差超2500倍,如此巨大的价差,审核人员却毫无察觉,审核机制完全失效。
再看中标方丰都县洪正商贸有限公司,参保人数为0,种种迹象表明其可能是空壳公司。这样一家公司竟能通过资质审核并成功中标,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不仅反映出供应商资质审核的形同虚设,更凸显出背后可能隐藏的利益输送链条。
一直以来,高校采购信息不够透明,从供应商选择到招标过程,公众难以获取有效信息,这就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温床。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违规行为有机可乘,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容易被滥用。另外,部分采购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采购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市场价格缺乏了解,无法有效识别供应商的虚假响应,也为这类荒诞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高校采购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本应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关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众利益。出现这样离谱的事件,究其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不到位。采购制度中对技术标准、价格范围、供应商资质等方面缺乏明确且严格的规定,监管机制又未能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导致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高校采购工作审查绝不能仅停留在对个案的处理上,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完善制度,加强监管,避免类似的荒诞事件再次发生,让每一分公共资金都花得明明白白 .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9/56/1495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