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卢前小学将武术等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增强学生体质。通讯员 摄
校园硬件升级、体育课程创新、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近年来,榕城区卢前小学以“温暖教育,爱润成长”为核心,以“读好书、写好字、炼好身、说好话”夯实习惯根基,打造书香和汗水交织的活力校园,特别是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设施升级,课程创新,让体育赋能学生成长
漫步在卢前小学校园里,塑胶跑道、标准化篮球场及现代化卫生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卢前小学通过校园改造工程,重点改善了运动场地和设施,原本老旧的跑道、篮球场经过翻新,现在已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核心场所,师生日均运动量显著提升。
设施升级,课程创新,是卢前小学严格落实“五育并举”,以体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该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段保障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体育课的比重,还在课程上对体育课进行创新,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据该校校长陈楷锋介绍,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并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内容包括广播体操、武术操、韵律操、桌面操等,确保学生体能训练与技能学习相结合,为确保体育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实行“双师共管”模式(体育教师设计活动、班主任组织纪律),降低运动风险。课后延时服务中,该校增设篮球、田径、毽球、武术等体育社团,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进一步延长运动时间。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该校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将合唱、潮汕童谣、传统潮剧、国学围棋、武术等传统文化融入课后服务,例如潮剧课程不仅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通过形体训练增强体能;武术课程不仅能锻炼体魄,还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寒假期间,该校还联合社会力量开设公益课程,涵盖体能训练、灯笼制作、拓展活动等实践内容,丰富学生的运动形式。
此外,该校还定期举办校内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竞技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家校联动,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在卢前小学的大门口,一张展示牌十分显眼,这是2025年2月至7月份该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内容。只见该展示牌内容详细,写着一周该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包括上课地点、执教老师、注意事项等。
“每学期,我们都会将课后服务的信息全部打印刊登出来,让家长们可以随时了解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和时间,让他们自愿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陈楷锋说。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卢前小学进行学校管理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在体育锻炼方面,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意义,从而给予更多的支持,让学生通过家校联动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该校鼓励家长监督学生居家锻炼,倡导“每天30分钟家庭运动”。在寒假公益课中,该校也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包括灯笼制作、品茶读书、趣味运动等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培养亲子感情和运动兴趣。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在参与体育活动后,不仅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卢前小学正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接下来,陈楷锋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和完善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在这里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