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立夏养阳,重在护心
发布时间: 2025-05-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池 妍

AI 生成


  5月5日,立夏节气如期而至,标志着夏季正式拉开帷幕。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万物进入蓬勃生长阶段,人体的生理和代谢也随之发生变化。


  中医提醒,立夏是养生的重要时节,市民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为安然度夏打下良好基础。


  养心安神,保持平和心态


  “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后,自然界阳气高涨,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等症状。因此,立夏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医生郭壁周建议,市民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注意静养身心,戒躁戒怒,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练书法等方式舒缓情绪,也可多参与散步、爬山、游泳等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此外,午睡也是立夏养心的重要一环。由于夜晚变短,夜间睡眠时间相应减少,而夏季气候炎热,人容易疲倦,午间气温高、阳光烈,又是阴阳转化的时间,因此建议人们立夏后午间适当休息30分钟至1小时,调整状态,清心宁神。


  饮食清淡,健脾祛湿养心


  在饮食方面,郭壁周指出,立夏后人体阳气外发,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内热。可多吃赤色养心食物,如红枣、红豆、樱桃、西红柿等,有助于补血养心;苦味清火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绿茶等可清热解暑;健脾祛湿食物,如薏米、冬瓜、山药、茯苓等,帮助缓解夏季湿气困脾的问题。


  同时,中医讲究夏时多食酸味以固表生津,可适当食用乌梅、山楂、醋等酸味食物。但要注意,苦味食物不宜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此外,夏季虽炎热,但饮食宜温暖,少食冷饮、冰镇瓜果,以防伤脾胃、损阳气。


  适度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不过,郭壁周提醒,运动要适度,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气温相对较低,阳光不太强烈。


  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或温水,避免饮用冷饮。此外,运动后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免毛孔收缩,导致湿气和热气无法排出,引发身体不适。


  注意保暖,谨防疾病入侵


  虽然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仍有温差,市民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同时,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要警惕各种传染病、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郭壁周特别提醒,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室内多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食用生冷食物,避免摄入不洁或不新鲜的食物。进行户外活动时,要警惕蚊子、蜱虫等叮咬,可采取物理和化学双重防护措施。


  此外,立夏过后还要谨防皮肤病。可通过打伞、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手段防晒,避免上午10点后在户外长时间暴晒,预防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同时,要注意预防足癣复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尽量穿宽松透气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