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企携手探新路 助农增收促振兴
东港镇创新推出“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社联动”机制,破解“丰产不增收”难题
东港镇优果种植基地西瓜喜迎丰收,借助订单销售模式,这批西瓜将被销往外地市场。吴旭俊 摄
去年,惠来县东港镇的苦瓜田迎来了大丰收,田间地头的苦瓜挂满藤蔓。本应是农户喜笑颜开的时刻,然而每斤0.4元“白菜价”的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卖则亏损、囤则烂损”的两难局面,成为东港镇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也让当地政府深刻认识到,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才能打破“丰产不增收”的困局。
滞销之痛:丰收背后的困境
“看着满园的苦瓜卖不出去,心里真不是滋味。”回忆起去年苦瓜的滞销经历,东港镇的种植户仍有些无奈。去年,该镇种植的苦瓜迎来大丰收,本应是收获的喜悦,却被市场现实泼了冷水:外来收购商将价格压至每斤0.4元,远低于种植成本,不少农户辛苦一季却面临亏损。这种“丰产不增收”的困境,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农产品滞销并非偶然。一方面,分散的种植模式使得农户在市场中缺乏议价能力;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往往是种出来了却找不到销路。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成为摆在东港镇政府和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局之路:政企协作的创新实践
面对困境,东港镇政府积极行动,联合惠来商会展开调研。他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对高品质农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而东港镇凭借沿海温润气候和富硒土壤,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天然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将农户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经过多方努力,东港镇与广州永昌顺果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田间农产品转化为年销千万斤的直供商品,预计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为确保合作有效落地,当地创新推出“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社联动”机制:强村公司负责组织农户标准化种植,从选种、施肥到采收,均有专业指导;永昌顺公司则利用自身优势,搭建销售网络,将东港镇的农产品直接送入大湾区的超市和市场。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而且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双方融合“永昌顺”品牌与“东港镇”地域标识,建立全链条品控体系,让每一份农产品都可溯源。同时,强村公司将部分收益反哺村社,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为农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发展之效:多元农业的崭新图景
今年,东港镇优果种植基地的西瓜迎来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在180亩的基地里,金黄瓤的“特小凤”和红瓤的“4K西瓜”长势喜人。通过订单销售模式,这些西瓜从田间直达珠三角及省外市场,亩产约3000斤的西瓜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销售一空。
“现在种地心里有底了,不用愁卖不出去。”种植户们笑着说。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户不再为市场波动担忧,统一的技术指导也让农产品品质更有保障。更让农户高兴的是,随着品牌效应的提升,农产品价格也在逐步提高。
东港镇镇长方健表示,未来将继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配套物流仓储冷链,发展电商销售。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东港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从苦瓜滞销到西瓜畅销,东港镇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地区破解“丰产不增收”难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该镇通过政企协作、模式创新,让农户与市场紧密相连,让丰收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不仅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保障农民利益、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