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烽火映忠魂,家国在心间
发布时间: 2025-04-22 来源: 作者: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音,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作为中华儿女,这骄傲与辉煌是我们流传千古的佳音。但在这骄傲和辉煌的背后,是无数先烈们铺出来的血路。


  1931年9月18日,侵华战争的导火线被蓄意点燃;1937年7月7日,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南京沦陷,日军仅用6周的时间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事件——南京大屠杀。那一瞬间,整座城市被滚滚浓烟和鲜红血液包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这一消息传开时,举国上下顿时欢呼起来。这是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


  为什么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和平而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呢?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精神,我认为那就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


  人无神则不立,国无神则不强。何为中国人的精神?吾以为,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品格。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还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抑或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具体表现,这些精神都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纽带、精神依托,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回望历史,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内忧外患中,各阶层的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南湖嘉兴的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艰苦的革命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前仆后继、攻坚克难,在南昌起义后,先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开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征途多么坎坷,他们始终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他们坚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路势如破竹,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着革命信仰。


  当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从武装斗争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国家利益转变。军魂之中又注入了鲜活澎湃的力量。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军魂永驻,初心不改。中国军队正以势不可挡的磅礴伟力展现出昂扬向上的雄姿,构建起守护家国的坚固堡垒。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呢?我们应当研读经典、缅怀先烈、崇尚英雄、身体力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目睹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不屈精神,体会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情怀,更被精忠报国的岳飞、变法维新的梁启超等先贤的故事深深感动。他们身上闪耀着光芒,我们理应向这些先辈们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人的精神历久弥新,家国情怀的薪火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始终滋养着我们,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将之传承,并付诸实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着手,时刻提醒自己要胸怀家国、肩负责任、砥砺奋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前,是未知的挑战与黑暗,可背后,有无数点点星光为其闪耀,我们依旧无畏前行”。——后记

                                                                                                    揭东区第一实验中学  林逸凡指导老师:刘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