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接孩子,就停了4分钟,被要求支付3元的停车费”“家长们现在索性避开停车位,直接把车停在路中间,现场又堵又乱”……在上海,学校门口的停车管理一直以来都比较人性化。在特定的时间段,对于接送孩子的车辆是“默许”临时停车的。但今年以来,随着智慧道路停车场覆盖的加快,上述“默许”被打破了:学校门口路段被划设为智慧道路停车场,由探头监控收费。接送孩子若把车停在路边,要被收取停车费,这让家长们无法接受,一些乱象也随之产生。(4月21日 上观新闻)
长期以来,学校门口停车难、停车乱一直是困扰家长和交通管理部门的顽疾。接送孩子时段,车辆集中涌入,随意停放,不仅阻碍交通,也埋下安全隐患。智慧停车场的出现,本是为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利用技术手段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停车管理效率,从这一角度看,其初衷值得肯定。
然而,现实执行中却矛盾重重。家长们反映强烈的停车收费问题,直击痛点。停车4分钟收费3元,看似金额不大,却引发了家长们的抵触情绪。接送孩子本是短暂停留,却要为此支付费用,长期如此,加重家长经济负担。若发生课堂延时的情况,放学时间不固定,家长停车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部分家长为避免缴费,纷纷避开智慧停车位,直接将车停在路中,导致道路拥堵不堪。这不仅违背智慧停车管理初衷,还让学校周边交通陷入混乱,损害附近居民正常出行权益。
面对这一情况,不少市民建议参考公共停车场收费规则,设置15分钟免费停车时段。寻求解决之道,不妨借鉴其他地区的管理经验。比如,河南新乡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路段设置了潮汐停车位,接送时段开放,其余时间禁停,寒暑假及周末可以正常停车;济南研发“智慧放学系统”,家长到远端签到区签到打卡,系统科学调度和分配学校周边停车资源,实现“车等人”变“人等车”。
上海学校门口智慧停车场的争议,反映出城市交通管理在追求智能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民生需求。在推进智慧停车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学校门口等特殊场景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与便民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人性化的关怀,来化解矛盾,实现城市交通的有序与和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5/1489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