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一段上海交警执法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视频中,交警在拦截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时,致使电动车司机及一旁骑单车的男子摔倒。这一事件迅速发酵,网友们对交警的执法方式提出了质疑,“暴力执法” 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当地交管部门给出回应,称交警是正常执法,电动车司机在机动车道行驶,交警两次示意其停车接受检查均被无视,司机反而加速行驶,交警才被迫伸手拦截。(4月20日 央广网 )
从执法者的角度看,交警的职责在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在此次事件中,电动车司机在机动车道行驶,本身就违反了交通规则,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交警依法履行职责,示意其停车检查,这一行为无可厚非。但在执法方式的选择上,确实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在道路上,尤其是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采取直接伸手拦截行驶中的车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风险,不仅可能对违法者造成伤害,也可能危及周围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即使是面对不配合执法、试图逃避检查的违法者,执法人员也应优先考虑采用更为安全、合理的方式,如通过对讲机通知前方警力协助拦截,或利用执法记录仪记录违法证据,事后再进行追溯处罚等。
而对于涉事的电动车司机来说,其在机动车道行驶已经违规,面对交警的示意停车,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停车配合检查。然而,司机却并未执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情况:
其一,司机可能没有理解交警的指示,也不清楚自己违法的后果。目前,对于电动车驾驶,社会缺乏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流程,电动车驾驶规范教学长期缺失,许多驾驶者仅仅凭借“会骑车”的经验就上路行驶,对交通法规和交警手势了解甚少。这种认知的缺失导致司机在面对交警停车示意时,可能会误以为是指挥其他车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违规,从而继续行驶。这种行为的后果不仅是司机自身安全难以保障,持续的违规驾驶还会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对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威胁。
其二,司机可能是刻意忽略了交警的指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司机的行为就是错上加错。其侥幸心理作祟,选择了对抗执法,最终导致了摔倒受伤的结果。交通规则的设立是为了保障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任何漠视规则的行为,都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
此次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对于执法部门而言,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执法的规范化与人性化。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执法技巧与应急处置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执法情况时,能够做出最恰当、最安全的选择。同时,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执法,如高清监控摄像头、智能交通系统等,提高执法效率与精准度,减少现场直接冲突。对于广大交通参与者来说,必须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将遵守交通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真相逐渐明晰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交警执法方式或电动车司机违法行为的片面指责上,而应从中吸取教训,推动执法部门不断改进执法方式,促使公众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4/1488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