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书香盈心气自华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管淑平

  读书,乃心灵与智慧的交融,是一场深邃而美妙的旅程。然而,这其中却有会读与不会读之分。会读书之人,能在字里行间品悟真谛,与作者心灵相通,汲取智慧的甘霖;不会读书之人,只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书于其不过是过眼云烟,难以留下深刻的痕迹。


  喜欢读书的人,谈吐是从容的,气质不染尘,他们的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和品味,如苏东坡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即使是不出门,也似在旅行,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活跃的,时时刻刻都在运转。善读书者,必然勤思考,常常反省与总结。


  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我们言行举止的雕琢。书籍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审视自我,反思过往。在书的熏陶下,我们学会谦逊,懂得宽容,言行间流露出温文尔雅的气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塑造着我们的性格与价值观,进而间接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每一本好书,都是一位智者的低语,引领我们避开弯路,走向光明。


  读书,使人的生活增添一份雅趣。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往往会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名字。比如,陆游的“老学庵”,寓意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蒲松龄的“聊斋”,充满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梁启超的“饮冰室”,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这些书斋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主人心境与志趣的写照。


  从这些书斋的雅号中,我们可以窥见读书者的修养与品行。他们或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或是对世间百态的深刻洞察,又或是对美好品质的坚守。书斋名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读书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在书海遨游时的那份惬意与潇洒。


  书如美人,需用心欣赏,方能领略其魅力。一本好书,初遇时或许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便能发现其字里行间的韵味与深情。如同美人的风姿绰约,需在时光中慢慢品味,方能领悟其神韵。书的魅力,在于它能穿越时空,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在不同的世界中穿梭,感受人生的多彩与深沉。


  在当今时代,传统读书方式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二者相互对立,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更是互为补充。新媒体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让我们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而传统读书方式则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深入思考,感受文字的力量。当我们静不下心的时候,可以在新媒体的海洋中稍作停留以捕捉灵感,再在传统书籍的港湾中沉淀心灵,这样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当然,两者各有益处,对于读书人来说,放下身段和顾虑阅读就是了,只有阅读才是真正的行动,阅读时一定要带着思考,这样就不至于困于字里行间而毫无收获。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我们切不可忽视精神的滋养。精神的富足,离不开书籍的浸润。努力读书,方能让我们的心灵在喧嚣中找到一处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的思想也能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读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生的使命。


  读书如吃饭、喝水一样重要,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书籍的世界却是无限广阔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应选择有意义的书籍。比如在面对如山如海的经典著作时,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讲解和科普的书籍,它们并不是没有好处,但笔者还是主张首先应该接触原著,读不懂的暂且放置一边,慢慢钻研,待阅历和心性相适,豁然开朗,这样就能尝到其中的乐趣。待他日读懂后,我们的见解和眼界也自然上升了一个层次,再去看相关释义与科普书籍,必然会有新的理解,这就如同与智者对话,与高尚的灵魂共舞。


  愿我们在这漫漫人生路上,以书为伴,以读为乐,愿我们的心灵能在书的海洋中,汲取养分,自由翱翔。因为读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升华,是我们一生的坚守。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