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数码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因一条微博陷入舆论风波。他分享打车时对司机索要好评的态度的转变,本意在锻炼真诚和勇气,克服讨好型人格,却遭网友批评“傲慢而不自知”,相关博文也已删除。这一事件背后,映射出人们对讨好型人格的认知与共情能力的深层问题。(4月12日 九派新闻)
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多是迫于平台规则对收入的影响,他们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何同学把“拒绝给好评”当作克服讨好型人格的一次尝试,被指缺乏共情,这种向下的拒绝,看似勇敢,实则未顾及对方处境,难以真正克服讨好型人格实现自我成长。
真正克服讨好型人格的拒绝,应是向上或平等的。向上的拒绝,意味着在面对权威、优势力量时,能坚守自我,不盲目迎合。比如在工作中,员工面对不合理的加班要求、不合理的任务分配,敢于向领导说“不”;在学术领域,学者面对权威观点的错误,能坚持真理提出质疑。这需要勇气和自信,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认同。
平等的拒绝,则是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双方地位平等,不委屈自己去迁就。朋友间,一方不合理的请求,如过度借债、占用大量私人时间帮忙等,另一方能平和而坚定地拒绝。这种拒绝,既维护了自身边界,又不损害彼此关系,是健康社交的体现。
何同学事件让我们看到,克服讨好型人格不能仅靠简单的“拒绝”行为,更要关注拒绝的对象、方式和背后的心态。若只是在面对弱势群体时强硬拒绝,却在面对强大力量时依旧讨好,那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不真诚。
公众人物尤其应明白这一点,他们的言行具有示范效应。在追求自我成长、克服人格弱点时,要选对方向和方式,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克服讨好型人格是一场内心的修行。于向上或平等的拒绝中,我们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在坚守自我与和谐社交间找到平衡,不断走向成熟与自信。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8/58/1486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