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以租代买”模式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但此领域的消费投诉量却巨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在线上租赁平台租手机,不仅没有体验到经济便利,还遇到了各类问题,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都受到了侵害。“人人租”自称是国内领先的手机租赁平台,同时宣称“一机一验”,严格做到对每台二手设备都进行深度质检、严控品质、正品保障。然而总台财经调查记者发现,平台对入驻商户失于监管,任由商户虚标手机成色、随意定价。(4月13日 央视新闻)
表面光鲜的租赁经济,正沦为资本收割的新战场。手机租赁行业的快速扩张,本质上是消费主义与共享经济碰撞的产物。年轻人追求尝鲜体验却囿于预算,平台与商家嗅到商机,以“低门槛”包装消费诱惑。当“租机比买机更划算”的营销话术成为流量密码,部分商家便将质检标准抛诸脑后,用“95新”的虚假标签掩盖翻新机本质,以数倍于市场的租金牟取暴利。这种短视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是在透支行业未来。
平台监管的缺位,让租赁市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人人租”赋予商家自主定价权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自由脱离了有效监管,便异化为割韭菜的利器。平台既未建立统一的成色评估标准,也未对租金定价设置合理区间,任由商家在灰色地带游走。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默许商户以“逾期扣押押金”“泄露个人信息”等手段胁迫消费者,将本应普惠的租赁服务异化为金融陷阱。
破解租赁经济的信任危机,需要多方共治的智慧。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行业标准,明确租赁物质检流程、信息安全规范与价格指导机制,对违规商家建立黑名单制度。平台方则需摒弃“重流量轻管理”的思维,建立严格的商户准入与动态评估体系,将消费者权益保障嵌入商业模式。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家,更应明白诚信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唯有以透明服务换取口碑,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手机租赁行业的繁荣,绝不能以消费者信任的崩塌为代价。当“以租代买”的初衷被资本扭曲,当便利服务异化为消费陷阱,行业洗牌已迫在眉睫。唯有监管归位、平台尽责、商家自律形成合力,才能让租赁经济回归共享本质,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有益补充,而非吞噬信任的商业黑洞。这不仅关乎行业存亡,更是数字时代商业文明的试金石。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8/58/1486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