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碧海扬波处 石化起宏图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正以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发展愿景,用世界眼光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谱写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郑楚藩 摄
在南海之滨,总规划面积45.6平方公里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正加快形成绿色石化核心竞争力。这一承载着“世界级炼化基地”战略职能的产业高地,正以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发展愿景,用世界眼光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谱写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作为揭阳发展绿色石化产业的主阵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等主导产业。“超级链主”是中国石油集团投资702亿元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如今石化中下游工业有东粤化学、巨正源、伊斯科等“强链主”项目落地建设,“一超多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规划设计:将建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根据《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5到10年,将推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从基础化工产品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转变,2035年末工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规划》明确提出,将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到2035年,建成国家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立从石油炼制到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壮大炼化下游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群。
按照发展规划,从长远来看,揭阳将在“超级链主”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近年来,揭阳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坚持绿色发展,聚焦延链补链,突出炼化终端产品“就地消纳、隔墙转化”,着力延伸芳烃、烯烃等下游产业,全力打造“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从一粒料到一张膜”全产业链,以“一超多强”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在深挖下游产业潜力、撬动更大产业价值上,揭阳正致力于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广东石化项目只占用了约1/4的土地,工业区内还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引进更多配套的产业、企业。”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博介绍,顺应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趋势,园区在规划设计上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打造“一核心四集群”的发展格局,夯实炼化一体化核心优势,壮大炼化下游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群;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绿色链,加快废塑料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商业化运行和工业化放大,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方式,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三是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值、附加值高的下游项目,促进绿色石化产业与纺织服装、制鞋、海上风电等产业耦合协同发展,推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成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产业引擎。
面朝蔚蓝,向绿而行。这一张属于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石化宏图,正在碧海蓝天间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做到真心实意
作为揭阳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几乎一天一个样。
目前,园区已投产产业项目3个,截至今年3月底,实现产值270.57亿元;在建预投产产业项目数量共6个,今年预计新增年产值30.45亿元,年税收3.76亿元;续建项目共7个,预计总投资117.19亿元,年产值197.43亿元,税收15.48亿元;拟签约落地及开工项目共8个,预计总投资138.6亿元,年产值169.4亿元,税收21.9亿元。
走进工业区展厅,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亮点、一张张图片、一句句讲解,将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势生动全面地呈现出来,描绘出园区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的新蓝图,书写着全体招商人员的工作缩影和不易成绩。
今年3月17日至19日,省委书记黄坤明莅揭调研时深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要求当地继续把强链补链延链这篇文章做深做透,以“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态度做好涉企服务,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在这方面,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思路很清晰,做到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做到真心实意优服务、真金白银降成本、用心用情帮企业,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全力打造“放心投资、开心赚钱”的营商环境。
“在招商工作方面,以构建‘一链一园一基地’为目标,我们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聚焦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双色并重’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一超多强’的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格局。”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产业投资促进局四级主任科员顾高铨介绍,园区针对项目设立了“项目指挥部”和“企业服务员”制度,由市、区领导主动统筹挂钩有关项目,带动区有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开通各项政务审批“绿色通道”,破解各项政策制度难点,做到“一线办公”“现场驻点,上门服务”等。
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正在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凭借石化产业的强劲拉动,连续两年,揭阳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迅猛,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
配套升级:硬核基建托起产业新城
在石化区不远处,千百年来潮起潮落,海浪日复一日地冲刷着沙滩。
那时候的海边只是一片泥泞滩涂,一晃十几年过去,这里已建成了能停靠万吨巨轮的现代化码头。而散落着村落的乡镇一角,如今塔桥林立、管道纵横,一座“巨无霸”工程拔地而起。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凭借每年2000万吨的炼油规模,在全球石化产业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迎来了这一重大工程,园区的平台承载力建设前所未有的“重”。在园区的建设初心上,一切都是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在园区的建设思路上,只有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上”。
已建成27公里长的石化大道、炼油厂周边道路、市民大道、环保中心市政道路;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公共码头工程,配套1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1个5万吨级LPG泊位和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已建成22万m3/d原水工程,排放规模为3.4万吨/日的海洋放流管工程已正式投用;已建成220千伏滨海变电站工程;已建成处理规模6万吨/年的危险废物焚烧及物化综合处理项目、年处理危废填埋量5万吨/年的刚性填埋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投入近80亿元,已实现“水、电、气、路”四通,正全力加快推进双水源、双电源、双气源等公用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切实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炼化终端产品“就地消纳、隔墙转化”的目标,有效促进园区公用设施资源充分共享,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园区布局了35公里长的公共管廊,目前正结合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推进一期6公里工程建设,确保园区码头与库区、库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原料、产品等物料输送。
当晨曦再次洒向这片沸腾的热土,纵横交错的管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一条起源于揭阳、延伸至世界的产业链,在广东石化这一“超级链主”的牵引推动下,正向海生长、向海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