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兴·揭阳|潮州音乐
发布时间: 2025-04-0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潮州音乐有“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

潮州音乐现存曲目有700余首之多。

常用乐器20余种。


逢节日喜庆之时奏响揭阳大地盛世欢歌。


  潮州音乐作为一种地方音乐,在揭阳是最具普及意义的民间艺术,她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栖街边厝角,说她阳春白雪不为过,说她下里巴人不是贬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是书香子弟还是庄户人家都可同台演奏。夏季的傍晚,池塘边、榕树下,拉弦诗、听弦诗的情景是一幅最具潮汕风情的民俗画卷。


  潮州音乐是潮汕民间音乐的总称,流行于粤东、闽南等地区潮人聚居的地方。揭阳文化底蕴深厚,民众尤擅吹拉弹唱。明清时期,随着全国西秦、外江、正字、弋阳、昆腔诸多剧种及民间音乐传入潮汕地区,大量的戏曲曲牌、吹奏乐牌子曲、锣鼓乐曲、各种乐器及其演奏方法、程式、组合形式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潮州音乐,从而形成这一兼容并蓄、别具特色的地方音乐。


  潮州音乐内涵丰富、品种多样、曲目繁多。根据乐器组合和演奏形式、演奏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潮州音乐常用乐器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潮州音乐现存曲目有700余首之多,表现题材有历史故事、自然小景、人情感悟等。有的古朴儒雅、有的轻快悠扬、有的壮怀激烈、有的柔婉轻曼。独特的方言、浓郁的民俗,汇聚成潮州音乐的鲜明特色。


  潮州音乐源远流长,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乾隆年间刘业勤所编的《揭阳县志》就有“……人习礼仪,穷乡隘巷,弦歌之声相闻……”的记载。尽管时光流逝,但潮州音乐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既是揭阳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文艺形式,数百年来,也成为城乡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娱乐。“乐社”“弦间”“乐馆”“锣鼓班”乃至家庭乐组星罗棋布。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弦乐爱好者就相聚一起演奏,室内乐、街边乐、水上乐、凉亭乐、埕头乐、晒台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生动活泼。逢节日丰收等喜庆之时更热闹,长行套的潮州大锣鼓,铿锵的鼓点,悠扬的管弦此起彼伏,俨然就是一出揭阳大地的盛世欢歌。


  潮州音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2009年,揭阳这一传统音乐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字:蔡烨华

  摄影:涂英鹏 林洁松 李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