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关注“星星的孩子”:让孤独症群体都能被温柔以待
发布时间: 2025-04-02 来源: 红网 作者: 许海龙

  4月2日,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方式和行为模式,还伴随感觉异常等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在7‰至1%.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流研究结果认为是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月2日 《新华每日电讯》)


  孤独症群体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仿佛沉浸在遥远而寂静的星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社交,每一句交流,甚至每一道突如其来的光线、每一阵细微的声响,都可能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这些挑战,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每到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各类宣传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接纳孤独症群体。从科普讲座到公益演出,从志愿帮扶到媒体报道,社会各界的努力,如同温暖的阳光,逐渐照亮了孤独症群体前行的道路。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仅有关注远远不够。帮助孤独症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部门、社会、家庭多方协作,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有关部门应持续加大对孤独症研究和康复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为孤独症患者提供从诊断、康复到教育、就业的全链条服务。例如,通过建设更多专业康复机构,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孤独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保障;通过出台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孤独症患者,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增进公众对孤独症的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营造接纳和包容的社会氛围。学校则应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体系,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让他们能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家庭作为孤独症患者最坚实的后盾,需要给予他们持续的关爱和支持。家长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重任,还需要积极学习孤独症相关知识,配合专业机构开展康复训练,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家长自身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通过参加家长互助组织等方式,缓解压力,获取支持。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和责任为孤独症群体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生命的光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94/1483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