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揭阳大地新鲜胡萝卜、各种蔬菜,还有甜香四溢的玉米罐头等一系列优质农食产品抢“鲜”出海,奏响了“揭货”出海的春日序曲。据统计,今年1~2月,揭阳海关累计监管出口玉米罐头、新鲜蔬菜等各类农食产品货值1.6亿元,同比增长27.8%.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揭阳海关立足揭阳优质农产品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发挥海关职能作用,帮助辖区特色农食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地处揭东区的先味食品有限公司灌装车间,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玉米的鲜甜味道,工人们正有序地在各自流水线上忙碌作业。这些玉米罐头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新鲜玉米,经过脱粒、筛选、清洗、预煮、冷却、灌装、杀菌、封装等一系列工序后生产出来的深加工食品,产品附加值提高,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新“法宝”。
“海关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答疑解惑,面对面指导我们完成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提供高效通关保障,让我们生产的深加工玉米罐头快速打开国际市场。”揭阳市先味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曾泽彪说。
为支持辖区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揭阳海关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深入种植场田间地头和生产企业车间开展实地调研和政策解读,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梳理玉米罐头主要目标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准入标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同时,充分运用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预约查检等便利化措施为企业缩短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
春日食鲜,鲜嫩可口的蔬菜不能缺席。在揭西县鸿锦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将一批新鲜菜心打包装车,经海关检验放行签发电子底账后,该批新鲜菜心将通过冷链运输方式保鲜出口。
揭阳海关通过设立鲜活易腐农产品出口查检“绿色通道”,指导企业运用预约查检模式,叠加“随报随检随出证”快速通关模式,做到鲜活农产品出口“优鲜达”。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和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指导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填报,畅通企业证书申领“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企业通关体验。
“生鲜蔬菜保质期短,新鲜度是影响蔬菜价格的关键因素。海关的贴心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出口难题,打通了蔬菜出口的各个环节。目前我们平均每天约有10~12吨左右的新鲜蔬菜产品出口,很受客户的信任和喜爱。”鸿锦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玉婷说。
在惠来县广东中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同样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机器正开足马力灵活运转,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对生产线上的胡萝卜进行清洗、挑拣、分级、包装、称重,等待打包后装运发往国外市场。
“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粤东地区偏晴冷干燥的气候尤其适宜胡萝卜的生长。特别是今年胡萝卜产量大、品质高,出口行情也尤其‘红火’,最近我们都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广东中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松涛介绍。
企业忙生产,海关保通关。为帮扶辖区优质农产品抢“鲜”出口,揭阳海关畅通关企沟通渠道,利用预约查检、关企联络群等方式提前掌握企业订单发运计划,调整通关验放优先级,保障出口农产品快速通关放行。同时,指导企业落实原料管理,强化源头管控,做好微生物等关键生产环节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