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惠来神泉镇有两大传奇景点,还有神童苏福在海角甘泉留下独脚联的故事,一直心向往之,却从未亲眼见过。2024年深秋,在惠来同学的引导下,我终于来到此地,参观并拜读苏福的独脚联,当时就心生尝试对下联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才疏学浅,一直未能如愿。
据说,大约800年前,惠来的著名古镇神泉还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和如今与周围城镇街市连成繁华商业街区的景象截然不同。后来,有渔民在海边沙滩偶然发现一口泉眼,即便历经潮水涨落和盐卤浸泡,泉水依然甘甜无比,成为海角一大奇景,也恩泽了当地渔民。此后,这个原本叫“神前”的地方正式更名为“神泉”,正所谓“城以泉名” .古郡神童 佳话流传明朝洪武年间,时属潮州府的惠来县(后从潮阳县析出)诞生了一位神童苏福,他被誉为“古郡千年,神童唯一”,留下了诸多传世佳话。苏福八岁能文,诗赋超群,有潮汕神童之誉,可惜英年早逝。他的诗文大多散佚,现存诗词作品仅有《秋风辞》《纨扇行》《三十夜月诗》《遣睡魔》《送林鼎元诗》,其中以《三十夜月诗》最为出名。当代版《潮阳县志》《惠来县志》都有苏福的人物专传,惠来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内容虽有些许差异,但大致相同。
苏福(1359—1373)出生于潮阳县酉头都神泉乡(明嘉靖三年置惠来县,神泉隶属惠来)。他自幼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出口成诗,落笔成章,有神童的美誉。8岁能作诗文,10岁写出诗集,13岁上京殿试,得到朱元璋赏识,被赞为神童。
传说苏福出生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幼年时他还是哑巴,“五岁不言”。直到七岁清明节,他看到路边一只死去的青蛙,突然开口说:此“出”字也(青蛙死时仰腹,形如“出”字),乡人听闻都十分惊异。此后,苏福便文思泉涌,才华尽显。八岁时,他写下《三十月夜诗》三十首,每一首都意境优美、韵律和谐,令人赞叹。清杨昌时的《韩江闻见录》和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都收录了他的诗作。苏福还曾随母亲在田垄拾穗,北山驿丞见此,戏言:“拾穗与村童”,他立刻应声对道:“折梅逢驿使”,让驿使大为称奇 .明洪武五年(1372),13岁的苏福被朝廷征聘参加神童科恩科考试。传说考试不命题,让考生自选题目,苏福淡定自若,挥笔成章,震惊全场。朱元璋虽大为赞叹,但因他年纪太小,不便留京,便派吏部官员林鼎元送他回乡,还下令地方官按月拨银粮供养,等他长大后再录用。然而,苏福在回乡途中,行至浙江濮州时,因长途跋涉、精神困乏染病去世,年仅14岁。他死后,朱元璋深感惋惜,赐厚葬,御赐“国献家祯”碑匾,还诏令潮阳知县杨智建造苏福墓。清乾隆三年(1738),惠来知县杨宗秉在神泉城内建“苏福家祠”,并在祠厅题写上联:“三十夜海月题诗,思空太极”,赞其《咏月诗》绝妙。神泉贡生胡斗槎对出下联:“五百年玉笏朝天,兆夜何人”,表达对苏福的推崇。
还有传说,殿试时朱元璋亲自面试,苏福和解缙一同参加。朱元璋出对:“螃蟹横行通身甲胄”,解缙对:“蜘蛛结网满腹经纶”,苏福则对:“鸾凤高飞遍体文章”。朱元璋又出:“灯明月明大明一统”,苏福对:“君武臣武洪武万年”,他的才华震惊了皇帝和满朝文武 .海角甘泉 独脚奇联我们驱车来到神泉镇,走近商业街口耸立的门牌楼,“海角甘泉”四个古朴厚重的大字映入眼帘,我顿时兴奋起来。快步走进庭院,里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右边一群当地妇女正用传统方式在大盆里洗衣,前方另一群人在用丰盛祭品祭拜神泉,可见当地百姓对这生命之泉的敬重与感恩。
俯身看去,千百年来,这处以出水甘甜著称的泉眼依旧没有丝毫枯竭的迹象。泉壁四周砌着石护栏,“生命之泉”汩汩涌出。泉旁有亭,名为甘泉亭,旁边的木质结构古朴典雅、巧夺天工。亭下立着一块古老石碑,上面刻着神泉亭塔碑记,是清乾隆十七年孟秋由神泉书院刘大宝勒捐,赐进士潮州府惠来县正堂网玮撰写。这座历经600年的亭和碑,让这处人文遗存更具风情和历史底蕴。吴同学介绍,原亭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979年被台风摧毁,现在的甘泉亭是1980年修建的。
在一根亭柱上,我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神童苏福的独脚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相传此上联为苏福所作,因其仄平镶嵌独特,又与神泉奇景巧妙融合,意境高远,几百年来都难寻合适下联,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脚联。
说起惠来胜景古迹,必然要提到海角甘泉;而说到海角甘泉,又一定会提及明代神童苏福。苏福虽只在人间度过短短14年,却如一颗耀眼的童星,他的诗词和故事流传千古,相关遗物遗迹也备受世人凭吊。海角甘泉亭中立着石碑,是清乾隆十七年孟秋的《神泉亭塔碑记》,井、联、碑、亭由此连为一体。有记载称“到惠必到神,到神必观泉,观泉必赏联”,苏福为“海角甘泉”题写的独脚联更是成为千古绝唱。据说,当年大文豪郭沫若来此地游玩,面对此联沉吟良久,最后感慨“崔颢有诗在前头”,这也更凸显了此联之难对 .“深度求索” 巧对千年独脚联今年春节期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凭借全新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强势崛起,训练消耗仅为OpenAI GPT - 4的1/20,成为全球AI圈内热门话题,其强大的求索推理功能风靡全球,短时间内就有几亿人下载该应用软件。
我一时兴起,将苏福上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盐蒸独标平淡”输入DeepSeek对话框,请求对出下联,并提出两个简单要求:一是下联必须15个字,二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深度求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快对出下联:“慢炖熬以无穷凭火候水调自显醇香”。
这一下联不仅平仄工整、意境深远,还以烹饪为喻,展现了时间与技艺的力量,与上联完美呼应。它几秒钟就解决了千百年来的孤联难题,还分析了对仗工整的原因,其强大的推理功能让人惊叹我国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
从内容上看,“慢炖”与“快取”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不同境界;平仄上,上下联相应位置平仄相对,韵律和谐;对仗方面,“熬以无穷”对“携而不竭”,“凭火候水调”对“任卤浸盐蒸”,工整又有韵味。“自显醇香”与“独标平淡”呼应,共同诠释了生活之道的美妙。
深度求索这一成就意义重大,体现了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潜力,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传承了中华文化精髓,为历史经典注入新活力;也启示我们,科技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从神童苏福的文学天赋,到深度求索的科技创新,人类在探索未知中不断突破自我。“人力有穷时,科学无止境”,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类探索未知时的局限与无限可能,不管是古代神童的智慧,还是现代科技的突破,都展现出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黄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