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亨镇五房村万亩生态茶园迎来春茶采摘季。 林碧鸿 郑佐晖 摄
春回大地,茶香满园。随着气温回升,揭东区新亨镇五房村的万亩生态茶园迎来了春茶采摘的黄金时节。走进五房村的茶园,只见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排排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茶农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茶山中,以手摘或用专门的机器进行采茶。在较大的茶树前,茶农们轻轻摘下芽尖,茶篓中渐渐装满了春天的馈赠,茶园里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五房村是位于潮揭丰三地交界处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总面积约36.68平方公里,75%的土地为山地,总人口7650人、1672户。该村有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潮揭丰边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五房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加强对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充分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
走进五房村,一股浓厚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据五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德凌介绍:“近年来,我们村以‘红色’为引领,充分挖掘全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道路两旁打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对潮揭丰边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全面修缮提升,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五房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房村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还致力积极打造“绿色风光”,做活“绿色”文章。
近年来,新亨镇致力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目前,全镇有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新亨镇茶叶主要产地的五房村,该村立足优势,因地制宜,以“茶叶产业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茶产业,提升“五房炒茶”知名度,让生态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五房炒茶”闻名遐迩,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600吨,年产值960万元,种植的茶叶品种有米翠绿(鸟啄茶)、八仙、单枞、梅占、红袍、黄枝香、鸭屎香、土水仙等,以米翠绿为主。五房村已成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村,“五房炒茶”获得揭东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
据茶农介绍,五房村的茶叶每年可收获5批次,3~4月为春茶,4~5月为二春茶,5~6月为暑茶,7~8月为秋茶,8~10月为冬茶。每亩茶园年均收获茶青860公斤,通过独特工艺炭火分三次共炒40小时,制作成为成品茶(炒茶),每公斤茶青可制作成0.08公斤炒茶。“五房炒茶”要经过采青、晾青、杀青、揉捻、初炒、过筛、复炒、再次复炒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环环相扣,整个制作流程至少需要3天时间。
眼下,一个集特色农业种植和红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农村已在五房村初步形成。廖德凌告诉记者:“五房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万亩茶园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炒茶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优质化、品牌化进程,加大商标注册力度、注重产品包装、提升质量档次,拓宽电商直播销售渠道,全面提升‘五房炒茶’品牌知名度,让五房炒茶走出揭东。全村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有效解决了大量村民的就业问题。接下来,五房村将把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打造红色美丽乡村的同时,依托丰厚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好红色茶乡。”
如今的五房村,已绘制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环境美”的发展蓝图。展望未来,五房村将继续做活“红绿融合”文章,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