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科学认识妇科常见病,筑牢女性隐秘健康防线
发布时间: 2025-03-2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燕玲通讯员 卢剑辉 袁鸿辉

       妇科常见病阴道炎令一些女性感到难受且难以启齿,揭阳市中医院妇科医生经常接诊到受阴道炎困扰而“忍无可忍”的女性。“阴道炎是比较顽固的疾病,但是如果在刚出现症状的时候便到正规医院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甚至治愈。”市中医院妇科医生表示,科学认知、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关键。


  阴道炎因阴道微生态失衡引起医生介绍,阴道内环境并非无菌环境,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是由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态系统,它们通过分泌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pH 3.8~4.5),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在宫颈、宫腔、输卵管中均有微生物群的存在,包括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菌群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菌群比例失衡会引起生殖道相关疾病的发生。”医生说。破坏菌群平衡的因素有免疫力下降、过度清洁、滥用抗生素等,当微生态失衡,致病微生物便会乘虚而入,从而引发阴道炎。


  常见阴道炎的类型与特点


       常见阴道炎有以下几种类型: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为条件致病菌,常见于免疫力低下、妊娠期、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女性。其症状为外阴剧烈瘙痒、灼痛,出现豆腐渣样、凝乳样白带,排尿灼痛。治疗常采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等,需遵医嘱按疗程用药,以避免复发。伴侣无须常规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  由阴道内厌氧菌(如加德纳菌)过度增殖、乳酸杆菌减少引起。症状为白带增多,出现灰白色稀薄白带,有鱼腥臭味,可伴轻度瘙痒或烧灼感。常规采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伴侣无须常规治疗。


  需氧菌性阴道炎  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缺失、需氧菌增多(如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与阴道黏膜受损相关。症状为出现黄绿色分泌物或伴有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房事过程疼痛,炎症较重时可伴阴道黏膜糜烂。常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如克林霉素、头孢呋辛等治疗,必要时联合雌激素修复黏膜。


  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以及间接传播(如公共浴池、浴巾、坐便器等)。症状为出现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有明显臭味,外阴瘙痒、刺痛,可能合并尿道感染。常采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同房。


  治疗过程的常见误区


       医生提醒,出现阴道炎相关症状时切记寻求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帮助,不能擅自用药。


  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且容易反复发作。有些女性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疗程不够或用药不当,不仅治疗效果欠佳,甚至错误用药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抗生素对真菌无效、抗真菌药对细菌性阴道病无效,而错误使用洗液会破坏微生态平衡,导致炎症反复。此外,有些炎症为混合感染或其他性传播疾病,自行用药会掩盖真实病因,干扰医生诊断,导致延误治疗。


  规范治疗原则为,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明确类型,根据病原体选择口服或阴道局部药物,必要时联合阴道益生菌恢复菌群。在症状消失后仍需按医嘱用药,防止复发。


  日常生活中这样预防


       医生表示,保持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可预防阴道炎。


  日常护理  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避免冲洗阴道;不过度清洁,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避免穿紧身裤、化纤内裤,因为这些衣物不透气,容易滋生湿热;使用合格卫生巾,经期勤换卫生巾;夫妻生活要有节制,注意夫妻生活卫生,男女双方在同房前后都应清洗外阴,可使用避孕套减少交叉感染,房事后及时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少食辛辣食品;应少食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蛋糕、奶茶等,这些食物容易助湿生热。可多吃一些健脾除湿、清利湿热的食物,比如有利湿功效的薏苡仁、冬瓜、赤小豆;有健脾功效的山药、莲子等。


  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长期熬夜;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及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人体的正气,使机体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增加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避免高危因素  不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公共浴池、泳池后及时清洁外阴;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


  最后,医生强调,孕期阴道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需积极治疗;出现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如每年≥4次)需排查糖尿病、免疫功能异常等全身因素;伴侣无症状也可能携带病原体,最好一同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