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普宁市多维发力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 2025-03-2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高浩钦 郑乔慧通讯员 苏利发 钟俊红

  普宁教育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实践深化,推动思政教育从“课程化”向“品牌化”跃升,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筑牢青少年学生思想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形成全市党政、社会各界齐抓思政课建设的良好局面。中共普宁市委办公室、普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普宁市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思政课建设列为第一条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普宁市教育局召开普宁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各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之强支撑思政教育之强,打造“大思政课”强师队伍。


  在普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普宁市教育、文化、共青团等20余个部门协同推进,着力打造思政建设新格局。普宁市教育局在后溪中学召开普宁市西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意见,同步建立“思政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将思政成效纳入学校考核与干部评价指标,全面统筹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


  深耕本土资源,创新课程与实践载体


  普宁市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全面推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普宁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打造“红色普宁”“潮侨文化”,将流沙会议旧址、杨石魂故居等45处红色遗址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重走革命路”研学活动,年均覆盖10万人次;注重将潮汕历史、侨乡文化、英歌舞、电商创业实践、乡村振兴服务等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为推动思政教育全覆盖,普宁市规范思政课程设置,在该市中小学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进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思政”教育;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时,推进中小学、中职学校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研究,在2024年揭阳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普宁市66人次获奖,其中,3位教师获得特等奖,20位教师获得一等奖,43位教师获得二等奖,2位思政课教师课例入选“揭阳市中小学百佳精品课”。


  强化师资培育,打造专业化思政队伍


  办好思政课,必须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为筑牢思政人才根基,普宁市发挥省级、揭阳市、普宁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全力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指导该市班主任队伍建设,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2023年,普宁市获得揭阳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组决赛中取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该市班主任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思政课建设的人才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普宁市强化课题研究,构建“大思政课”体系。2023年普宁市6个省级中小学德育课题顺利结项,2024年,《变革型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的实践与研究》等4个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成功立项,进一步提高该市思政课科研水平。各校常态化组织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为学生上好“思政第一课”,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尊重科学、勇于创新”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着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各乡镇党委书记化身“思政讲师”,走进中小学课堂,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用生动案例、浅显语言讲授思政课,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校内外联动,拓展思政教育辐射面


  普宁教育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以分管校(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齐抓思政教育的工作制度;探索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统筹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心建设,多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加强社会共育机制构建,充分利用各类有利资源,遴选中小学家校社共育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普宁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三全育人”工作方针,建立党组织、校长、分管德育领导等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依据《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导中小学校成立家委会,规范对家委会学校的管理,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搭建家校互动平台,组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会,指导家长科学养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多措并举构建家校社共育新生态。


  下一步,普宁教育将深化“思政品牌”内涵建设,重点推进“数字思政资源库”“思政实践基地联盟”等项目,推动思政教育从“区域特色”向“区域标杆”跨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普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