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兴·揭阳|竖灯杆升彩凤
发布时间: 2025-03-20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在潮汕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活动,升起彩凤点亮一个村庄,这就是揭东区龙砂的“竖灯杆升彩凤”活动。而它的独特性还在于是揭东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江氏)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的仪式。以“竖灯杆、升彩凤”的民俗形式来纪念先祖,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皆属罕见。



  由来


  用“竖灯杆、升彩凤”形式,纪念先祖江万里


  江万里(1198~1275),江西都昌县石牛岭畔江村人。南宋末年,元军攻南宋王朝,时任左丞相兼枢密使的江万里带兵守饶州城,因敌我力量悬殊,饶州失守,胞弟江万顷被杀,江万里带家人投水殉国。宋亡后江万里三弟江万载和江万里的次子江铸、三子江镗随文天祥、陆秀夫等扶幼帝入闽,继续与元军战斗。历经战火的江万里子孙先后几经辗转,栖身潮州开元街,后来孙子江汝祖带其子江恬息隐居揭阳龙砂。其时,他们怀念先祖江万里,可是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下,又不敢正面纪念,暴露身份。后来想到江万里生平喜凤,其在江西居住地,前有凤池,后有凤山,因之以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表示不忘祖辈。从元朝末年开始,居住在龙砂的江氏后裔就用“竖灯杆、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先祖江万里,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仪式


  江氏族人秉持勤俭节约家风,约定11年举办一次


  “竖灯杆,升彩凤”纪念仪式初始每年举办一次,后来江氏族人秉持勤俭节约家风,约定为11年举办一次。


  彩凤原料为硬木、铁皮和绸缎。工匠首先设计彩凤图样,依一定规格分解出不同部位,分别提供凤头、凤身、凤翼图样;然后由木工雕刻凤头、凤身,打磨成型后上油漆;凤翼、凤翎则用铁皮剪裁后上油漆;凤尾以红色绸缎为原料,剪裁加工成长方形或半椭圆形状,外沿绣金黄线,中间绣上金黄色的“幸福吉祥”或“吉祥如意”等字样。


  在凤头下方挂上风铃,凤身、凤翼、凤翎、凤尾缀上霓虹光线,接上电线插头,夜晚点亮彩凤时,煞是好看。


  灯杆也即竹竿,选购笔直的毛竹,一般为10米以上,保留竹尾、竹叶,寓意“凤栖梧桐”。竹尾设置轮子,上端挂着一只“彩凤”,凤身缀有响铃,微风吹过,“彩凤”转动,风铃叮当,清脆悦耳。村民以一户为单位,将竹竿置于住宅墙壁或住宅前面空地,接上电线,点亮灯笼,是为“竖灯杆,升彩凤”。


  白天,远远望去,一支支竹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仿佛是一片栖满凤凰的竹林。夜晚,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各式闪灯一齐亮起,则成了一座色彩斑斓、辉煌亮丽的灯城。


  意义


  对研究中华民俗文化有重要价值,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竖灯杆升彩凤”这一独特的民俗形式,不仅是该村的一大文化景观,成为纪念先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形式,其独特性、历史性、象征性和地域性,对研究中华民俗文化也有着重要价值。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字整理:黄 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