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多位网友反映,直播间主播称69.9元可买8盒蓝莓,但他们收到货后却发现,每盒仅有几颗蓝莓。3月10日,卖蓝莓的网店店主对记者表示,他们只负责接单不负责发货,自己也是受害者。3月9日中午,辽宁一位网友发出收到的蓝莓的视频。照片中,确实有8盒蓝莓,但一盒里面仅仅有几颗,8盒总共才46颗。(3月11日 极目新闻)
无独有偶,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多位网友都反映了同样的遭遇。山东一位网友表示,他在直播间69.9元买的8盒100克蓝莓,而每个盒子里面竟然只有5颗蓝莓。四川成都一位网友则在评论区表示,她收到的蓝莓也是这样,当即退款。
说实话,网购8盒蓝莓,到手却只有46颗,电商这种缺斤短两的“鬼秤”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破坏了网购平台的整体信誉,动摇了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基础以及信用评价机制。
电商“鬼秤”是网购乱象的具体表现之一。要揪出“鬼秤”背后的黑手,需要监管部门、执法单位、网络平台以及商家等多方齐心协力,构建整治新生态。值得关注的是,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集贸市场主办者需建立计量管理制度,与经营者签订协议禁止使用作弊秤。经营者利用具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构成欺诈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规定。这意味着,市场“鬼秤”的处罚力度大幅提升,不再仅仅是退差价或者退货退款那么简单。
基于此,整治电商“鬼秤”,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让那些妄图在诚信经营的“公平秤”上动歪脑筋的不法商家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既能维护网购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又能安抚消费者因不良网购体验产生的负面情绪。要知道,网购如今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类网购乱象层出不穷,不断侵蚀着网购生态环境。诸如缺斤短两、刷好评、货不对板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法商家面临的法律压力和经济代价较小,同时消费者维权机制相对单一,导致网购乱象屡禁不止。
拿此次蓝莓“鬼秤”事件来说,消费者的维权方式还是寻求商家客服然后退款处理。这无非是既往市场“鬼秤”的维权售后处理方式,显然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有力维护网购生态向健康发展。此外,网购的虚拟性和跨地区性特点也不同于现实商业市场,这些特性加大了网购乱象的生产空间,又增加了消费者维权难度。因此,整治电商“鬼秤”等网购乱象,理应在市场处罚力度之上再重一点。这不仅是为保护消费者、保护诚信经营者、保护诚实劳动者,也是为网络经济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理应看到,此事中的第三方卖家称自己也是受害者,这种“甩锅式”的售后处理也有待商榷。第三方卖家也是网购生态中的一方,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售前把好产品质量关,售后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
总结而言,整治电商“鬼秤”仍需监管部门、执法单位和网络平台等形成合力,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治理网购乱象,建构更加友好的网购生态格局。罚的更重一点,既是为消费者出一口恶气,又是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撑起骨气,也是为电商平台提一口志气,更是让网络经济繁荣健康发展充满底气。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7/55/1477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