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面调解
挖断电缆引纠纷,对症下“药”巧化解
近日,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经惠来县人民法院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得到圆满化解,不仅有效维护了两家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依法保障了当地城建项目的顺利推进。
2023年11月16日,承建当地城市风貌建设相关项目的某园林公司在施工过程,不慎挖断高压电缆,导致电力工程公司运营的某小区充电桩断电。
此次停电事故令电力工程公司遭受较大的直接损失。期间,电力工程公司多次发函,要求园林公司立即进行维修并做好电缆保护。但园林公司收函后既没有商议赔偿事宜也未进行修复,且遗留在现场的机器设备还导致电力工程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公司无法第一时间进场抢修。在多次与园林公司协商未果后,电力工程公司诉至法院。
考虑到园林公司所承建工程为惠来县的城镇化建设,而电力工程公司则关系到居民生活所需,若走诉讼程序,耗时相对较长,易使两家企业深陷诉讼之中,还可能面临高昂的维权成本,影响两家企业的后续发展,法官林水贤在详细查阅案卷材料后,定下“调解为主、诉讼为辅、双管齐下”的办案思路,力促纠纷尽快化解。
“林法官,我们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事先不知道那里埋有电缆,不该由我们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在第一次“面对面”调解中,园林公司表示不应由己方负全责且对方要求的赔偿款过高。而电力工程公司则认为园林公司既不主动修复损坏的电缆,也不肯支付维修款项,还影响了抢修工作,这些损失必须全额赔偿。
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初次调解失败。林水贤一边稳步按诉讼流程推进工作,一边多次与双方代表电话联系,从双方诉求出发,释法说理、耐心劝导,全力寻求和解的可能。
经过不懈努力,两家公司的对抗情绪终于有所缓和。察觉到双方调解意愿比之前强烈,林水贤当即再次将两家公司约至法院进行“面对面”协商。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达成一致,现场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至此,两家企业缠绵一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顺利解决,惠来县城建项目工程也得以如期推进…… (记者 黄燕丹 通讯员 吴惠心 林井然 庄曼青)
2.“云端”调解
拖欠租金闹矛盾,跨国连线解“心结”
日前,一场依托“线上调解平台”跨国连线调解在榕城区人民法院进行。经法官、调解员耐心引导,促成当事人彭某、李某以及远在美国纽约的许某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解开了双方“心结”,还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实现案结事了。
2016年10月,彭某与许某签订了《租赁合同》,约定将榕城区某处厂房出租给李某、许某夫妇使用,租期4年。因租期内李某、许某均按照合同约定如期支付租金,且许某长期居住在美国纽约,该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书面租赁合同,而是经协商约定,将年度租金变更为每两月支付9160元。
但近两年,李某、许某经常逾期支付,甚至自2024年3月起不再支付租金。彭某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榕城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解除租赁合同,李某、许某腾退归还厂房并支付租金等。
案件受理后,法院立案庭法官详细查阅卷宗,认为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适合诉前联调。为高效化解矛盾,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中心。调解员接到案件材料后,迅速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案情。
原来,李某、许某夫妇之所以拖欠租金,是因为案涉厂房在第二次租赁期间因设施老化出现漏水问题,而彭某得知情况后并没有及时解决,而是经多次催促才完成修缮,导致许某夫妇囤放在厂房内的瓷砖受损,造成了1万多元的经济损失。许某夫妇认为彭某应赔偿该损失,但遭到拒绝,遂心生不满,选择拖欠租金。
明确案件争议焦点后,法官、调解员第一时间整理出调解思路,并制定了初步调解方案。考虑到许某在国外,如果采用传统的调解形式,既影响纠纷化解的效率,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为此,法官和调解员转变方式,决定运用“云端”调解。
调解过程中,双方仍对受损瓷砖的赔偿金额持有异议,彭某坚持该损失不该由自己赔偿,许某则表示不赔偿就不支付租金,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
对此,法官和调解员分工合作。法官耐心向彭某释明法理,告知其作为出租方应承担厂房的修缮义务,因其拖延履行导致瓷砖被淹受损,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调解员则以许某夫妇在出现问题时,没有采取理智的方式沟通解决而是选择违约,也有一定过错为突破口,劝说其降低赔偿金额。
经耐心引导下,双方当事人逐渐放下对抗情绪,达成和解意见。至此该矛盾纠纷圆满化解。 (记者 黄燕丹 通讯员 江 铭 李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