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曾讲:“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出。”躬耕教坛,“德”字为先,你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就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精神烙印,教师的道德情操不仅对学生有感染和陶冶作用,还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生是教师最好的镜子,你的言行举止都会通过学生映射出来,所以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会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
记得某个早读课,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走进教室,竟发现还有五六位同学没到教室,过了五分钟后这几位同学才陆续到达教室。针对这种迟到的现象,我先通过几天的观察和了解,知道这些学生迟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贪睡导致。于是我再通过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发现我在上课时准时在教室门口候课,值日时准时在校门口站岗,让学生知道我是个很守时的人,最后跟学生来个约定:提前十分钟起床,做个不赖床、不迟到的人,跟老师一样做个守时的人。第二天、第三天……这些同学再也没迟到过。看,以身作则收到了“润物细无声”教育作用。
我校属城乡结合部,这里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还有一些孩子只跟着爷爷奶奶住,祖父辈老人文化低,监管力不从心,只能在吃穿上给予满足,而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则无法更深层次的教育与关心。结合学校的这一校情、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以爱感生,以爱服生,以爱教生。从教以来,我走访了无数学生,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将教过的学生基本走访个遍。
小玲同学是我走访次数最多的同学。她是我们班的数学科代表,在校表现非常好,课堂上不仅能认真听讲,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更是老师的得力好帮手。但我发现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非常文静内向,不爱举手发言,也不大爱跟同学一起玩,每天都独来独往。当我首次踏入了她的家,接待我的是她的爸爸和妈妈,她见到我显得很腼腆,叫了我一声后就到房间去了,在妈妈的要求下才勉强地坐在妈妈的身边,但是她就只是坐着,一句话也没说过。在家访过程中,我先向家长汇报了小玲同学在学校的表现,表扬了她的认真,肯定了她的成绩。她爸爸也表示小玲在家也十分懂事,作业主动自觉完成,还会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的爱好是弹钢琴,也十分爱阅读。“但是她太安静了,内向得很。”她爸爸担心地说,表示孩子如能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融入大集体,以此来锻炼自己把自己变得开朗活泼就更好了。此时家长说出了我此行的目的,我顺势推舟,向家长了解了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才知道她的爸爸是那种比较强势的家长,会经常地批评和斥责,造就了她胆小的性格,还有就是她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此次的家访是成功的,我找到了小玲同学内向的原因,在家访中我及时地向家长介绍了一些教育的方法,使家长听后有所反思,有所触动,有所改变。家访后,我在学校里就有针对性地对小玲同学进行自我表现的培养,增强其信心。
那天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悄悄地看了一下小玲,她还是端正地坐在那,手一动也不动,于是我便微笑着说:“我们把这个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坐得最端正的小玲同学,请她来回答问题。”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她站起来,脸涨得通红,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我鼓励她:“别紧张,来,慢慢儿说。”她把头垂得低低的,看她手足无措,我又说:“同学们,让我们用掌声给小玲勇气吧!”当掌声响起时,她慢慢地抬起了头,小声地回答了问题,这时掌声再次地响起,我适时地表扬了她回答正确,也为她能起来回答问题而点赞,并希望她以后能主动举手起来回答问题。
以后的日子,我不断鼓励她,使她向前,再向前。出黑板报时,我让她帮忙,让她当小组长,让她与同学多相处、多沟通;大扫除时,我让她当组长,让她对同学进行分工,共同完成大扫除工作;选举班干时,我提议由她当学习委员,同学有不懂的向她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玲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能多跟同学一起玩,一起学习,上课也能自觉举手发言。再次家访时,小玲已不像第一次我到她家那样害羞,已经能主动地为我端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并坐在我旁边跟我聊天,她家长也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配合教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位优秀的学生必定是位全面皆优的学生。根植爱的教育,收获学生的进步。看,融入爱心起到了通往成功教育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只有先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育好学生;教师只有爱上自己的职业,才能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作者系榕城区榕东街道福明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