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守笃(1872~1916),揭阳磐溪都富经桥(今属揭东区磐东街道)人。他精通武术,外号“林刀牌”,是中国同盟会会员。
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林守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林达宗是晚清时期的贡生。守笃兄弟5人,他排行第二。林守笃从小聪颖过人,诗书过目能诵,勤奋好学。后来,他到县城榕江书院读书,还精通英语,受过军训,自小有志向,闲时喜习武术,研究古代兵法。林守笃英姿俊逸,一表人才。榕江书院毕业后在乡村学堂教书。二年后,经友人举荐,他到汕头海关工作,平时工作十分廉洁自律。一次,他稽查到一批走私鸦片,货主暗中给他许多银子,他凛然拒收。由于看破海关的黑暗,林守笃工作不久就辞职回家,继续教书生涯,后来遇到回乡的同村印尼华侨,他便跟随该名华侨去印尼寻找机会发展。
林守笃到了印尼后,受聘于华人举办的中华学校,教授体育军事课,很受学生尊敬。一年后,印尼当地政府闻知,认为他是教华人子弟造反,要抓捕他,幸得林守笃及时得知消息,收拾行李,乘船前往日本。
林守笃在日本,游学于东京弘文学院。不久,他结识了中国同盟会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等。由孙中山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同盟会。之后,他与在日本留学的揭阳籍同盟会会员孙丹崖、何子英交往甚密,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为揭阳城光复作出贡献
辛亥革命前夕,林守笃与孙丹崖、何子英,受孙中山先生委派潜回汕头,积极组织反清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时,潮汕起义军副司令孙丹崖率部光复汕头,以道台衙为司令部,起义军后改编为粤第四军,孙任副司令兼执法官。其时,林守笃在揭阳农村积极活动,组织农军配合何子英从汕头挺进揭阳的光复行动。林守笃与陈希愈率磐溪都民军近千人,驻县城西门靛行,接应何子英。揭阳城光复后,何子因、林守笃等立即组织改组县衙,成立安民局,公推邑绅周易任民政长(县长),何子因、林守笃等均任要职。
再度光复揭阳时被捕 被杀害于狱中
民国初,袁世凯投机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并公开镇压革命,命龙济光入广州镇压革命。孙中山先生四处奔走策划各地讨袁活动。
林守笃受孙中山先生委派,回到揭阳举事。但是,当时揭阳城已落入拥袁派的手中。他到揭阳后,积极到处联系“三点会”组织,组建民军,准备再度光复揭阳。很快,林守笃组织的民军队伍发展有千人之众。他与陈希愈商定袭攻县城时间。那日,林守笃与陈希愈,带领民军,浩浩荡荡开进揭阳城。林守笃高骑白马,腰佩战刀,英俊威武,人称“白马将军”。攻城队伍与拥袁派实力悬殊,林守笃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囚禁于城中监狱。第二天越狱潜逃,因接应人员误时未到,旋又被捕。他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被杀害于狱中,年仅44岁。
孙中山先生为林守笃遗像亲笔题联
几年后,孙中山先生见到林守笃遗像,十分感慨地亲笔题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不久,林守笃的长子林柏林受广东国民政府重用任命为广东银行闽粤赣营业课长(商务厅),主要稽查商业走私事务;尔后又任梅县广东银行行长。
民国三十年(1941),林柏林为纪念其父林守笃,在家乡富经桥村建守笃公祠(2014年被列入第六批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厅高挂“守志堂”牌匾,国民党中央执委萧吉珊为祠堂题字:“克昌厥后”。林守笃现存遗物,当年随身佩带的指挥刀,现收藏于揭阳市博物馆。
整理:林一帆
部分内容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名家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