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郭之奇:一代忠节臣,正气壮山河
发布时间: 2024-12-3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潘彬彬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10)


郭之奇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郭之奇(1607~1662)画像。


太史第鸟瞰。本版配照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莲花心担水门相国旧家为郭之奇出生地。

清嘉庆二年(1797)“钦谥忠节”匾额。

郭之奇故居文物碑。

记者采访郭之奇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奕声(左二)。刘春玉 摄


  郭之奇(1607~1662),揭阳县城东门(今属榕城区中山街道)人,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揭阳“戊辰四俊”之一,名列潮州后七贤。自幼饱读经史,才华横溢,21岁时中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南明永历行在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郭之奇一生忠君爱国,是立德、立功、立言皆有巨大成就的揭阳历史名人,其文学著作主要收录于《宛在堂诗文集》,其事迹、作品均是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初冬,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东门社区郭之奇故居,探访一代忠节名臣郭之奇传奇而感人的事迹,传播其忠贞爱国的精神和正气凛然的节慨。


  聪慧好学,年纪轻轻及第登科


  郭之奇,字仲常,又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揭阳东门莲花心担水门的郭府之中,为郭应试与其妻林氏的第二个儿子,深得林氏的关爱,并寄予厚望。


  郭之奇自幼聪慧好学,7岁时到县城达道坊部主衙“思无邪”家塾上学,便显现出他的聪颖,期间流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早慧故事,如其7岁时以“牝羊项下须”对“雄鸡头上冠”而得“神童”之名,8岁时以“雨仔冷秋秋,石仔滑油油,跌倒大学士,笑死西畔牛”的顺口溜,显示出其超俗的才华,9岁时他巧对胜铁匠,11岁时妙联骂贪官……虽然这些故事绝大部分都属于传说,但也可侧面印证出郭之奇的聪明才智。


  郭之奇虽聪慧过人,加上记忆力超强,几乎是过目不忘,过口成诵,但其为人踏实谦虚,丝毫不以自身聪明为傲,反而对待学习十分刻苦,鸡鸣即起床读书,至深夜实在困得不行了才熄灯休息,这也为其之后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奠定了基础。


  在古时,一般人要想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有一番作为的出路就是读书考科举,而郭之奇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理想,他自小就立志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国家奉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番刻苦用功,他11岁即考中秀才,20岁时考中举人,21岁时即考中进士,成为郭家的第一位进士。


  抗击海盗,展现出众军事才能


  郭之奇考中进士后即入仕为官,选择了考选庶吉士;成为庶吉士之后,郭之奇积极认真学习,作文、作诗以及公务写作的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期间,郭之奇广泛交友,常与曹勋、方拱乾等人以诗相会,情谊深厚。


  在明朝末年官场贪腐、营私、党争、倾轧现象泛滥的情况下,郭之奇生性刚直不阿,秉承儒家忠君爱民、不偏不倚的思想,恪尽职守,而不去委曲徇权、趋炎附势,终究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现象,于崇祯二年(1629)借故告假回到故乡揭阳。


  崇祯三年(1630),郭之奇回到家乡不久,恰好碰上有海盗袭击揭阳县城,县防告急,岌岌可危。郭之奇作为告假回乡的朝廷官员,心系全城百姓,担心一旦海盗攻破县城,长驱直入,烧杀抢掠,必定满城百姓惨遭祸殃,于是他积极组织城防抗击海盗,一面捐资募集壮士,组织操练,一面协同县官研究防御抗击等部署,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军事等才能,在他的全力组织部署和带领下,官兵与民兵联合成功击退来犯的海盗,县城得保安全。


  成功抗击流贼的经历,是郭之奇最初的军事锻炼,也让其形成了重视使用地方武装的军事观念。居家期间,郭之奇十分关注朝廷与后金的形势演变,结合在家乡的军事实践,他于崇祯五年(1632)完成了《兵防七议》(可惜此书已佚),显现出他出众的军事才干。


  公正不阿,整顿福建考场腐败


  崇祯六年(1633),郭之奇因才能卓著,政声甚好,被皇帝召回京师,入朝任礼部主事,提督会同馆。不久因政绩佳擢升为员外郎,主试河南,之后又转任郎中。


  崇祯十三年(1640)八月,郭之奇结束了近8年的礼部任职生涯,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先后以佥事、参议、副使衔任福建提学使。期间,他大力整肃学政,严明纪律,考核录用举子坚持贤者优先的公平公正原则,自己以身作则,带头严拒考场腐败,杜绝一切请托,使当时的福建士子得到一个相当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人尽其才。


  郭之奇的这一做法对普通老百姓和士子大夫有利,却自然而然得罪了一些权贵,如其时手拥重兵的南安伯郑芝龙曾向郭之奇提出请求,要求关照其子郑成功,将其诸生身份再擢置高等,遭到郭之奇义正辞严的拒绝,他这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做法,彻底地得罪了郑芝龙。郭之奇坚决维护生员权益,坚决依法惩治福建巡抚张肯堂的同乡、福州署理知府莫远强征供给廪生银两的行为,也导致了张肯堂与郭之奇结怨,甚至出现了“闽为一哄”的情况。


  郭之奇的坚守很大程度上震慑了学政上的不正之风,为福建的文教事业创造了辉煌的成绩。此后,郭之奇因政声极佳,深受皇帝器重,崇祯十六年(1643),因福建都督一职缺员,加上郭之奇娴熟武略,上级便破例对其加以委任武职,遂出任副使,不久又摄按察使司事、兵备道事。任职之后,郭之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地方稳定发展的措施:打击抑制豪强恶霸;提点刑狱,平反冤狱;督军剿匪,于闽清平定尤溪贼,再于邵武肃清流寇,使闽南治安得以安定。


  郭之奇任职福建期间,文治武功,皆甚卓越,深受福建士民爱戴,在诏安县,群众为郭之奇建立了牌坊,大学士黄道周亲自为之题写了“一代儒宗”“八闽山斗”的匾额,给予郭之奇的功绩高度赞扬。


  忠君爱国,被俘之后慷慨就义


  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攻陷京师,崇祯帝缢死煤山,消息传至福建,张肯堂主张循例等待朝廷哀诏至始发丧,但形势急如星火,郭之奇与张肯堂意见相左,力争带领在闽明兵为崇祯戴孝举哀,因而两人矛盾愈演愈烈,张肯堂遂对郭之奇进行各种污蔑、讦告,以图坏其名声。


  是年五月,明安宗朱由崧被拥立为弘光帝。在福建巡按陆清源的极力推荐下,郭之奇奉旨准备前往南京任职詹事府正詹事,但因广东流寇攻陷福建汀州,战乱严重,其无奈只能奔回家乡避难,期间被郑芝龙、张肯堂等人利用权力恶意针对,“挤之落职”。


  回到老家赋闲后,郭之奇身未“出山”,但心已“出山”,仍时刻关注着明室江山,矢志不渝地效忠明室,他深知南明王朝国库空虚,于是变卖家产,捐银充国用。期间,郭之奇一家在隆武二年(1646)末深受揭阳九军之乱的祸害,其继之在家丁忧守制。


  南明隆武皇帝亡后,众大臣于1647 年在肇庆拥立桂王为帝,年号永历(其时已是清顺治四年)。永历三年(1649),郭之奇奉旨原官起用,遂赴广东肇庆行在,蒙永历帝亲自召问,接着上疏献策,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此后一直效忠永历政权,跋涉辗转于两广之雷州、廉州、钦州、梧州、南宁等地,后再入云南,积极组织抗清复明活动。其间,历官至少保、兼吏、礼部尚书。


  永历十五年(1661),郭之奇在交趾(今越南)组织军民抗清,不幸被清军抓获,随后解送至桂林。清朝皇帝爱其才华和嘉其人品,命地方官想方设法对他进行劝降,并声称只要他肯归降,大清王朝就赐高官厚禄于他。但郭之奇气节铮铮,坚决拒绝投降。清廷仍不死心,继续耐心劝降,直至次年,见郭之奇仍不改初衷,矢志效忠明朝,知其忠烈过人,劝降无望,遂将郭之奇处死,一代忠烈贤臣终于慷慨就义。


  郭之奇去世后,其次子郭天禔和莆田门人薛英舒扶柩而归。后来,郭之奇与其原配夫人林氏合葬于揭阳县蓝田都。


  鉴于郭之奇生前获得的成就及对朝廷作出的巨大贡献,100多年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赐郭之奇谥号“忠节”,因此后人称其为“郭忠节”。


  诗才横溢,留存诗作2800多首


  郭之奇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表现出色,在文化方面也颇有建树。郭之奇诗才横溢,文采丰赡,一生作诗2800多首,为潮汕历代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他还撰写了许多文章,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很高,大量诗文都收录进《宛在堂诗文集》。同时,郭之奇经史研究也甚有成就,有《稽古篇》传世。


  郭之奇的诗文作品,囊括了其一生中的各个时期,既有记叙其酬唱交游、读书思考、经历见闻的诗歌与文赋,也有其读书中秘、供职礼部、福建和参加南明政权过程中的职务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郭之奇的政治理念、文学思想、价值观念、处事态度、办事能力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其文学特色与成就的基本材料,也是明代文学、潮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读郭之奇的诗文,可深切感受到忠君爱国是郭之奇文学始终具有的总基调。郭之奇前期诗作以酬唱记游为多,也写旅途风光、山川险阻,总体风格轻清空灵,清隽飘逸;后期诗作也写山光水色,而较多记事之作,风格沉郁苍凉,幽愤哀思。这与明末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明王朝的兴废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前期后期,诗中都有忠君报国、追求对于人主有所贡献、企望国事有所转圜的思想与主题,这也成为其诗歌的主调。同时,郭之奇的诗歌还体现了其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唯以家国存亡为念的高尚情操。


  郭之奇虽出身于小康家庭,后来也走上了入仕为官的道路,并没有经济困难的生活经历,但是他始终心怀百姓,对贫困群众十分关注关心,诗作中充满深刻的人民性。除诗歌外,在郭之奇的文章、奏疏中,也能读到不少其关心民瘼、为劳苦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同时,郭之奇的诗文中也有着深深的乡土情怀,体现了其对生养他的家乡的关注与热爱。


  构筑平台,传承弘扬先贤美德


  在政治上,郭之奇是忠诚可靠、能干肯干的典范;在军事上,郭之奇多次指挥战役成功,在明末时期不失为一名文人出身的军事人才;在文化上,郭之奇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不论是少年时期追求举业,还是中年时期官场浮沉,抑或是晚年奔波跋涉,都能做到读书不辍、著述不止。郭之奇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才华卓越,堪称忠节昭义、文章传世的杰出历史人物。如何将郭之奇的英雄气节和爱国精神传承下去,成为了郭氏一族一直努力的重要课题。于是,揭阳市榕城区郭之奇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


  据该研究会会长郭奕声介绍,成立揭阳市榕城区郭之奇文化研究会,旨在构筑先贤郭之奇历史文化研究平台,弘扬先贤美德,顺应时代潮流、传承文化经典、重塑高尚信仰、凝聚人文情操,把先贤郭之奇一生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研究挖掘,将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在一起、联结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史为鉴。


  “研究会成立之后,我们将有计划地对郭之奇的诗文史料进行收集和研究,提出课题与建议,邀请对郭之奇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座谈或研讨活动。”郭奕声表示,研究会将以史实为依据,对郭之奇文化遗产有关史料进行收集、发掘和整理,对郭之奇生平在民间的趣闻逸事等史料进行收集核实,做好史料的编纂工作,同时积极支持、协助做好郭之奇故居太史第建筑群的文物保护工作。


  目前,揭阳市榕城区郭之奇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郭之奇传》,整理编辑了《榕东郭氏族谱》(上册)等著作,其他有关书籍也正在抓紧编纂中,郭奕声表示,希望能持续挖掘郭之奇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我市历史文化品牌,为促进我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