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广东分会会长孙丹崖(1871~1943)是揭阳京冈(今属榕城区)人,族名业受,字谦,号光庭,后取名丹崖。他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广东分会会长,在潮汕国民革命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丹崖故居“崇德堂”,匾为孙丹崖手书。 阿 龙 摄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孙丹崖自幼好学,少有壮志,心怀富国强兵、抗击外侮大志。他的青年时代正值清政府末年。为学成报国为民,他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中国同盟会领袖孙中山、黄兴等人。不久,思想进步的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随后被任命为中国同盟会广东分会会长。期间,孙丹崖曾专门到东京郊区青山练兵场,系统地接受现代军事指挥训练,为日后参加、组织起义做好准备。
宣统三年(1911)春,孙丹崖奉同盟会组织之命从东京回国,准备参加3月29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途中听说起义失败,遂转道回潮汕。到潮汕后,他积极秘密联络各地同盟会员,迅速聚集革命力量,精心策划准备再发动起义。
为潮汕全境光复作出重要贡献
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响应。潮汕革命党人成立起义军统筹部,张醁村、孙丹崖分别任起义军正、副司令。11月,孙丹崖率起义军攻进汕头旧道台行署,汕头宣布光复。随后,孙丹崖率部进攻潮州城,在其精心组织指挥下,起义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清兵备道道员关煦闻讯潜逃,潮州镇总兵赵国贤上吊自杀,知府陈兆棠负隅顽抗,后城破被杀,潮汕全境光复。
潮汕全境光复后,各县的首领及汕头、潮州的民军指挥者各自恃功,潮汕陷入了“十三司令”各自称雄的时期。为了理顺这种混乱局面,孙丹崖以德高望重、深得人心而被推举为军政长。他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才干,悉心协调各势力之关系,并多次报请上级委任一位干才赴任,几经反复最终改变这种群雄并立的状况。
不久,袁世凯拥兵自重,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先生继续领导反复辟革命活动,正是大需人才之际。孙丹崖听闻孙中山在上海,即赶赴上海追随他,继续协助他领导革命。
晚年致力于潮汕近代教育工作
孙丹崖一直积极投入国民革命运动中,直到陈炯明叛变,便毅然离开军政界,于民国十一年(1922)回到家乡,致力从事教育事业,对潮汕近代教育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他曾先后在金山中学、溪东中学任教,主导创办揭阳中山中学,在家乡京冈创办培英学校(现为京南学校)。孙丹崖既是革命家,也是位造诣颇深的书画家,其字师法颜鲁公,尤得力于董香光,很有艺术含量。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研究部部长、古代书画鉴定专家、著名书画家黄天秀少年时即仰慕孙丹崖才学,专程到京冈村拜其为师,学习古文、书画等。
民国十六年(1927),南昌起义军来到揭阳,县长丘君博逃离,起义军进驻县城。不久,起义军撤出揭阳,而原县长丘君博未回揭阳任上。县长官一缺,各部门各行业群龙无首,成了无头苍蝇,乱象环生。孙丹崖出面邀请各界代表开会,成立了“揭阳临时行政委员会”,为稳定揭阳民心,维护民生作出贡献。在省府委派的县长到任后,“揭阳临时行政委员会”即自行解散,孙丹崖继续从事教职,安享晚年,偶为政府提出治政建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孙丹崖病卒于家乡京冈村,享年73岁。其生平事迹被选编入《汕头市志》《民国广东将领志》《潮汕孙氏志略》等书。
整理:林一帆,部分内容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名家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