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调查本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通过发放“标准答案”甚至现金奖励等变相换取满意度的形式主义闹剧时有发生。据《半月谈》报道,近日在安徽、山东开展满意度调查过程中,一些地方下发通知,提出不要说“还行”“不错”“不知道”,而是回答“非常满意”“满意”等答案,圆满回答的民众,凭借通话记录截图或通话录音可得100元至300元不等奖励。(11月20日 《湖北日报》)
年末岁尾,各类检查考核如期而至,满意度调查也随之而来。然而,依靠“标准答案”和奖励“注水”的满意度,不但无法反映真实民意,还会损害政府形象,挫伤群众信任,其危害不可低估。
究其原因,“花钱买满意”的背后,既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官僚折腾,也是“重形式、轻实质”的考核机制在作祟,更是扭曲政绩观导致的后果。一些地方的考核流于表面,习惯于查资料、听汇报、走过场,满足于电话满意度测评的“套路化”方式,缺乏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的诚意和行动,为“买满意”提供了操作空间,让满意度调查变成了形式主义的“秀场”。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用钱换来的“满意”,买不来“真民意”,只会让形式主义的水分越掺越多。对于群众来说,这样的行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伤害的正是人民的信任。而这些奖励资金从何而来?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挪用,还是“移花接木”的违规操作?无论哪种方式,都难逃违规使用经费的嫌疑,暴露出监管上的漏洞,警示我们亟需加强财政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要彻底根治“花钱买满意”这种形式主义顽疾,关键在于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同时,要脚踏实地抓落实,杜绝官僚主义积弊,远离形式主义藩篱。唯有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赢民心,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花钱“买满意”等形式主义的“变种”,值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查自纠、引以为戒。根除这一歪风邪气,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动态跟踪的管理机制,以及阳光透明的监督机制。通过公开工作进展、措施和成效,接受群众监督,揭开“注水”的面纱。唯有如此,才能倒逼干部坚定信念,抛却杂念,摒弃形式主义,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实政绩,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口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5/64/1447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