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南枝拳:百年拳术传承非遗记忆
发布时间: 2024-11-1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池 妍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03)


南枝拳传承基地位置图。阿 龙 制图

南枝拳表演。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南枝拳传承基地盛祖家塾(黄传善武馆),2014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烈楷指导学生练好南枝拳。

黄传善武馆墙上悬挂陈南枝(中)及第一、二代南枝拳传承人黄国荣(右)、黄传善相片。

由黄烈楷参与主编的南枝拳相关资料。

黄烈楷(左)接受记者采访。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拳术将凤眼拳用得出神入化,它就是南枝拳。南枝拳是广东省粤东地区流传广泛的武术拳种,它以其独特的技法和拳派风格自成流派,因纪念创始人陈南枝而得名。南枝拳流传于潮汕一带已有150多年,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年秋,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位于榕城区新兴街道新兴南社区黄厝围的南枝拳传承基地——黄传善武馆,探寻传统武术的魅力,感受习武重德的南枝文化。


  南枝拳为清末武术名师陈南枝所创


  南枝拳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流传于广东揭阳、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拳术,是广东有名的传统拳种。


  南枝拳,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南枝拳,南拳拳种,属洪家拳派系,相传福建泉州少林寺被毁后,其中一和尚何岩,逃至广东传授拳艺,后经广东海丰人陈南枝加工,形成有独特风格的拳种,为纪念南枝先师故名南枝拳。”


  榕城南枝拳有15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深受榕城及潮汕地区民众推崇。据1993年《揭阳县志》载:陈南枝(1847~1925),字鉴山,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后来于1873年移居妻家揭阳县南山邓村(今属揭西县)。陈南枝自幼酷爱武术,刻苦学习家传,10多岁已练就一身好拳脚,成年后投奔福建泉州南少林寺双禅法师何岩师父第三代传人杉先生门下,尽得所传南少林绝技。他融前辈精华,刻苦研练,形成了具有独特技法特色和风格的南枝拳。


  未授艺先传德的拳派


  艺成后,陈南枝先后到过五华、普宁、汕头、潮阳、榕城等地择徒授艺,进而使南枝拳在潮汕地区流行,影响及至福建西部乃至东南亚一带。


  清末,榕城习武成风,拳派繁多,门户林立,城内外闻名的拳师有20多位,陈南枝就是这个时候来到榕城。他广发邀请函,与众多武师切磋拳技,结果所向披靡,轰动全城,名声大振,赢得“神拳陈南枝”“好手南枝师”之誉,吸引了众多弟子。清光绪五年(1879),陈南枝还被丁日昌聘为府中武术教师。南枝师在榕城居住传拳最久,所传授的弟子们个个技艺高超,名声远播,因而榕城成为南枝拳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开花结果并向外传播的主要基地。


  陈南枝尽管武艺高强,但并不以强凌弱,多以武会友,以艺高德厚为世人所尊崇,陈南枝讲究“艺不轻传,择徒授艺、未授武先授德”。在每次拜师仪式上,他均训诫徒弟:习武之人,以德为本,武艺之旨在于健体、练志、防身;在内应尊师重道,和气同心;在外应尊老爱幼,扶弱锄奸、除暴安良。由于他的言传身教,弟子多有较高成就。如在榕城所带门徒有黄国荣(别名甲拍)、林庭、周玉添等弟子,均成为出色拳师。


  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历史上,南枝拳起到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作用。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年代,南枝拳传人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建功立业,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练习南枝拳者数以万计,许多中小学均设国术课教授南枝拳,一度被列为必修课。当时的潮汕民众练武成风,南枝拳得到了一次大传播,传人遍布潮汕各地,远及香港、澳门、福建、台湾及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诸多国家。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南枝拳传人参加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揭阳县南枝拳组织了“国术队”,由黄国荣、林运科带队,到汕头大观园进行表演卖艺,筹款抗日。


  南枝拳本是源于人们自我保护中实战打斗的一种需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南枝拳也经历了一个综合演变发展的过程,并最终成为了集技艺、健身养生、艺术为一体,且独具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传统体育活动,经常组织武术表演和武术比赛,使这一传统体育活动得到规范和提高。2007年,揭阳市成立武术协会和南枝拳研究中心,将揭阳的武术事业推向蓬勃发展的局面。2009年,南枝拳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南枝拳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迎来发展创新的契机。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全民体育运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南枝拳传人以武健身、以武会友,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外比赛和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大提高了揭阳的知名度。2018年还应邀参加中央台春晚广东分会场的表演,使南枝拳成为了揭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发扬南枝拳“教武育人”武德


  “嘿哈、嘿哈……”华灯初上,几十名青少年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南枝拳,娴熟的套路,流畅的动作,一招一式都打得虎虎生威……这是每逢周六晚上,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黄传善武馆内进行南枝拳训练的场景。


  “南枝拳属于刚性的外家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与柔软的内家拳不同的是,它的每招每式都很实在,没有‘花架子’。它的活动范围小,‘卧牛之地即可练拳’,因此很容易在群众中传播。”南枝拳第三代传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枝拳代表性传承人黄烈楷一边看着场上训练的孩子,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馆里有南枝拳教练员20多人,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位,常年对外义务传承南枝拳,学生多不胜数,有一些参加过培训班的学员还加入义务协助授拳的行列。


  在黄烈楷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座建于1922年的盛祖家塾,也是南枝拳宗师黄国荣的祖屋,为传统“五间过”潮式民居,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布局严谨,规模较大,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该建筑被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枝拳传承基地,现为“黄传善武馆”,2014年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黄烈楷指着武馆墙上的醒目馆训说:“三慎:说话要慎重,练艺要慎重,较艺要慎重;五戒:一戒言无信实,二戒不忠不义,三戒奸盗邪淫,四戒以艺欺人,五戒艺不择传”。黄烈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从南枝祖师那里传下来的,自己一直秉承祖辈严谨的授徒态度,将“教武育人”的思想贯彻在南枝拳教习全过程中。


  传承南枝拳非遗文化


  黄烈楷出身于武学世家,自幼习武,从小就与南枝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烈楷的祖父黄国荣(1871~1945)是陈南枝的首徒,据《揭阳县志(1986~1991)》、1990年《榕城镇志》载,黄国荣深得陈南枝衣钵之传,成就较高,毕生致力于医事及武技,为粤东近百年来声誉卓著的骨伤科医师和武林高手。他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革命军中教授武术,参与推翻清朝光复揭阳的革命运动。他在任揭阳一中国术教师时,致力弘扬国粹,在他的领导推动下,榕城各中小学普遍设立国术课,聘南枝拳传人授艺,因而使南枝拳广泛流传。抗日战争期间是南枝拳的全盛发展时期,黄国荣在揭阳民教馆、总工会任教。他组织防空救护大队、抗日大刀队,支持抗日救国,还经常团结带动南枝拳传人到各地义演宣传抗日。当时,全国抗日呼声很高,全校学生以武健身,同仇敌忾,誓愿报效国家。南枝拳也被列为必修课,在抗战期间得以迅速传播,甚至遍及了南洋各地。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南枝拳传人参加革命。


  黄烈楷的父亲黄传善(1917~2008)在揭阳一中读书时,就当起学校的武术助教。那时当地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武馆,医德与武德兼具的一代名师黄传善共管理着70多个武馆。及后黄传善先后被县城元龙小学、东道小学、敦睦小学等学校聘为国术老师,使武术健身“从娃娃抓起”。


  黄烈楷自幼受家庭熏陶,深得父亲的真传,不仅将祖传的中医正骨技法发扬光大,更在南枝拳上有很深造诣,而且也继承了祖辈的武艺和武德。“小时候,天天在这个武馆里,看着大家练拳,自己很自然地也就跟着练起来了。还记得从四五岁开始,每到大年初一早上给奶奶拜年时,我就会先表演一段南枝拳,表演完后,奶奶就会送个红包给我,大概这是家人对我学南枝拳最初的物质鼓励了。”黄烈楷笑着回忆,这样的“惯例”一直延续至自己10多岁时奶奶过世。


  黄烈楷15岁便开始担任黄传善武馆的教练,协助父亲授艺。“我的祖父和父亲,一直以来都坚持从医授武,终身致力于推广南枝拳。我父亲79岁那年还代表潮汕去参加广东省武术比赛,为的都是把南枝拳宣传出去。”黄烈楷表示,来自家庭的影响和“非遗”传承人身份,让他深具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作为市武术协会会长的他,积极组织武术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武术比赛,对外增强南枝拳的知名度;他参与挖掘整理南枝拳的相关资料,编著出版《南枝拳》一书,成立南枝拳研究中心,使得南枝拳重放光彩;他牵头发动筹集资金,重新修缮揭西陈南枝故居,并免费对外开放;他在保留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将南枝拳重新整理编排,使之更适应舞台、广场表演;他受聘为广东省体育学院校外专家,推动南枝拳在高校开展课题;他编排南枝拳校园练习套路,为南枝拳进校园奔走呼吁;他更于2008年开始举办义务培训班,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了解、学习南枝拳……2011年,黄烈楷获评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枝拳代表性传承人。


  黄烈楷说,传承民间原生态传统武术,倾毕生所学献技、献艺、献资料是他作为一名习武者和传承人应尽的职责,他也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通过努力,把南枝拳传授给更多人,将南枝拳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登上更大的舞台,让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