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天猫发布的“双十一”活动消费者规则,本次“双十一”主要分为官方预售和现货售卖两种活动形式。然而,随着预售活动深入不少消费者投诉质疑称,天猫“双十一”预售产品比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10月27日 《澎湃新闻》)
网络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发预售前后实付价的对比图,确实出现了预售价比直接购买价更高的情况,这无疑挫伤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预售”是指商家通过电商平台提前向消费者开放购买的一种销售模式。商家进行价格让利,消费者提前锁定购买需求,以实现商品资源的最优化。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预售期战线越拉越长,这也正是“预售”正面效果的反映。消费者提前预定、商家统一配货的模式,不仅让利于消费者,而且有利于提前规划商品库存,减缓“双十一”期间的物流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双十一”购物节经过多年演变,已经成为消费者公认的促销节日,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共赢的一种销售模式。然而近几年“双十一”屡屡被顾客投诉“预售价更贵”,套路每年出现,难免挫伤消费者购买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仅导致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不信任、平台用户流失,也会造成市场消费活力不足,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预售价比直接买价格更高、预售结束即降价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侵害。据悉,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的相关提示,要求全链条优化促销规则,保障活动规范、透明。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这是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经营的规范,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双十一”作为电商平台的年度大促,其初衷是通过优惠和折扣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强化平台用户粘性。预售价比直接买还贵,违悖了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也破坏了市场价格的透明度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赢得市场靠的不是套路和“耍小聪明”,而是真心和诚信。“预售价更贵”本质是商家没有付出真心和诚信,这种小聪明在市场竞争中是走不长远的。在预售等促销活动中,商家应该严格遵守平台价格指导,确保预售价格与现货价格保持一致或更具优势,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应加强内部管理和全过程监测,避免出现价格失误或恶意涨价的情况。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4/74/1440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