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01)
新兴南社区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新兴南鸟瞰。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进贤门大道新兴段,曾名新兴路。
新兴南路。
榕华大道新兴南段。
位于新兴南社区境内的揭阳二中。
新兴南社区居委会。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9.555千米,到榕华大道望江北路口,往北行进320米,就来到新兴街道新兴南社区中心片境内。2024年初秋,记者一行走进新兴南社区,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76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新兴境内的第7个社区。
新兴南社区位于新兴街道西北部,东邻义和路北社区,东南接义和路南社区,南与东郊社区接壤,西与河南路社区相连,北与榕华街道进贤社区以进贤门大道为界。此外,新兴南社区还管辖两块飞地:新兴工业园片位于新兴街道东南侧南河边,港务片则位于东郊社区南部的南河边。辖域面积0.48平方千米,人口6684人。
古教场和商业学校走出城镇化第一步
新兴南中心片地域,在南宋和元代,为县城东郊外荒地。明代,县署在城外官道南侧辟建古教场(今东风广场),作为县署和驻地官兵操练兵勇的场地。
清末至民国初年,凤围村和上义和村之间田野相连,凤围村有田埂通进贤门外官道,上义和村的村道也由这条田埂通往进贤门外官道。后来,这条田间小径就逐渐拓建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两村之间,就开始由原来的田埂小径变为小路,与进贤门外官道相连接,这条小路,基本成为今天榕华大道新兴段的雏形。民国初年,小路中段西侧的凤围邢厝鹤松里成为邢氏群众的私塾,往来门口这条路的人就多了起来。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揭阳县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在凤围邢厝鹤松里创办,鹤松里遂由私塾升格为县级学校,改由县政府拨款办学。据1990年《榕城镇志》载,当年办有初中部6班,有学生163人,教师18人。是县城近郊首个初级中学。这是新兴南地域历史上首个由农村土地转换为城镇用地的片区。
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新兴南地域仅有进贤门外公共体育场(即清代以前的古教场)和揭阳县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两处城镇化片区,其他地方全是附近乡村的农田。进贤门外官道的北侧,虽然建起了县救济院和三两处层舍,但南侧却依然是农田,只在靠近县城的地方,建起了几处房子。
随新兴路扩建有了沿街建筑
1949年10月19日,揭阳解放了。新成立的人民政权接管了县救济院,改造为机关办公大院,中共揭阳县委搬进了这个大院,自此到1992年初,县委机关都在此办公。
当年11月10日,揭阳县委、县军管会在进贤门外公共体育场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州潮汕解放、揭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三庆”大会。来自全县各地的代表热烈欢呼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欢呼全县人民获得解放。大会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喜悦的笑脸绽放在每一张脸上,欢呼的锣鼓声从城东敲到城西。新兴南地域自此开始踏上城镇化路程。
1950年,长134米,宽2.5米的进贤门外官道,扩建为长550米,宽15米,称进贤门外路。道路一下子拓宽了6倍,成了其时县城最宽的一条马路。
1952年,县政府扩建进贤门外公共体育场,由原来的22.9亩扩至56.5亩,并改名为进贤门外广场。1957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视角思考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必定战胜资本主义的论断。“东风”随即成为全国人民倍感自豪的时代热词。不久,东护城河和进贤门外广场改用时代热词“东风”命名为东风河(可回看本系列第45站“东风河”)、东风广场。
1960年以后,进贤门外路再次扩筑为宽28米,拓宽接近一倍,并命名为新兴路。这一轮扩建过后,沿街建筑跟着建了起来,从东风河边一直到东风广场边。
80年代新兴南地域全部城镇化
进入80年代,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新兴路南北两侧沿街建筑后面的农田,开始建设为4~7层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就在两三年间,28幢楼房耸立于新兴路到东郊村的村道两侧。县工业局、工商局、县体委、县工业诊所、县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相继进驻这里办公,相关单位的职工宿舍也于此建成,大批干部职工迁来这里居住。
新兴路至东郊村的村道两侧,原来是千年农田,因这一大批楼房的耸起,自此完成城镇化转变,成为城镇的一部分。这条村道也变成了新城镇的街路,因位于新兴路南侧,被命名为新兴南路。据1990年《榕城镇志》载:“新兴南路,长340米,旧有村道宽2米,扩为10米,面积3400平方米。该路为新建区道路,两旁楼房毗接,县工商局、县体委设于此。”
城镇化的步伐,并没有止步于新兴南路,而是快速地向东向南拓展,推至揭汕、揭普公路,随着进贤门市场、揭阳棉纺厂等相继在公路东侧建成,一些厂矿企业也落户于公路两侧,居民区也在公路两侧形成。揭汕、揭普公路榕城段逐渐融入县城区中,成为市政道路。
1985年,由北河大桥到南河汽车轮渡口的公路拓建成混凝土路面,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该路随后被命名为“榕华大道”,放在当时县城的市政道路中看,这条长2180米,宽30~36米路的确是最宽的,因而被称为大道,而作为榕城最繁华的一条道路,以榕华来命名,也深受群众赞同,当时就有群众说:“建这么宽的路,简直可以跑马呀!”
榕华大道于是成为揭阳市区第一条以大道命名的市政道路,并替代了揭汕、揭普公路榕城段的名字。
不久,东风广场东侧的农田也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型的商住区在新兴路和榕华大道相交的西南侧建起,因位于榕华大道中段西侧,这个商住区被命名为榕华商业城。包括教育园在内的一批建筑不久也在其南侧耸起,跟揭阳县师范学校(即解放前的县商业职业学校)相连。而在东郊村南侧靠近南河车渡的地方,农田也跟着褪去,县港务局、榕城石雕厂等单位于此建起楼房办公,并建设职工宿舍,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几乎就在整个80年代间,今新兴南社区地域,便完成了城镇化工作。
新社区随街道设立诞生
20世纪80年代以前,迁到东风河以东城郊结合部定居的非农业人口,都归进贤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派出机构,类似今社区居委会)管辖。改革开放后,揭阳县城城市化东拓较为迅速,一大批非农业人口迁到新兴路及进贤门市场周边一带落户,进贤门街道办事处的人口猛增。为适应人口管理的需要,1983年1月,榕城镇将进贤门街道办事处一分为二,将新兴路以南区域划设为新的街道办事处,并以所在的新兴路命名为新兴街道办事处。新兴街道办事处在县税务局后面(今邱金元小学西侧)一间简易的房间挂牌办公。
其时,新兴南路两侧住宅区多为县直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宿舍,在县城中,是新住宅区,也是县城首个4~7层楼房住宅区,28幢房子整齐划一分布于路的两侧。相对于县城古城区里大多为平房来说,新兴南住宅小区显得比较有新时代感,因而,有群众戏称,新兴南住宅区是县里的“中南海”边住宅区,意思是地域靠近县委机关办公大院。
随着城市化向榕华大道东侧拓展,大批非农业人口迁来这片新居民区入住,成为其时的城镇东隅的新居民。新兴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大大增加,成为县城几个街道办事处中人口较多的一个。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县级榕城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1992年6月2日,榕城镇析为榕华、新兴、中山、西马和东山5个镇级街道,新兴街道辖原镇辖新兴街道办事处和东郊、上义、下义3村。历经80年代城市化的拓展,迁入原来镇辖新兴街道办事处的非农业人口已经超过两万人,辖域从东风河至五七桥,涵盖了3村周边区域。7月20日,经榕城区人民政府批准,原镇辖街道办事处改称居民委员会,原新兴街道办事处一分为四,改置为新兴南、河南路、义和路北、义和路南4个居委会。
新兴南社区以辖域主要街路新兴南路命名,东与义和路北、义和路南社区以榕华大道为界,西与河南路社区以新兴南住宅区西侧各幢楼西端外为界。由于东郊村南侧的南河边港务片小区均为非农业人口职工宿舍,新兴街道办事处将其划为新兴南社区的管辖飞地。
新兴南社区居委会随后在原来的镇辖新兴街道办事处办公地挂牌办公。
不久,新兴工业园区在新兴街道东端南河边建立,新兴街道办事处也将其划为新兴南社区管辖飞地。
据2002年出版的《揭阳市地名志》载,截至1999年,新兴南社区有2051户、7772人。
记者在民政部行政区划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查到,新兴南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区划代码为445202002002,城乡分类码为111,表示该社区为主城区。
21世纪10年代,在新兴街道办事处的协助下,新兴南社区居委会迁至新兴南路19座一楼新址办公,办公环境大为改善。
凝心聚力,服务发展
新兴南社区设置至今已逾30年。作为原镇辖新兴街道办事处的中心区域,新兴南社区可说是伴随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社区,社区那一批40多年前筑建起来的楼房和街巷,已然成为新市区中的“老大哥”,市政道路的功能和设施配套各方面,都跟新世纪耸立起来的新住宅区和新社区硬件设施有着先天不足的差距。
虽然老社区有短板,但文明建设依然要跟上。近几年来,社区“两委”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都做得比较扎实,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和平安建设中,也发挥出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社区群众一起为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出力。在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榕城”“摩电整治”“门牌安装”等不同时期中心工作,社区“两委”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完成东风广场西侧下水道修补、新兴南路23座下水道盖塌方修缮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
在谈到当下的服务“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时,新兴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文远说,社区“两委”将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合力,服务区、街道和社区自身的“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平台建设,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有序开展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地、事、组织等要素进“网”入“格”,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二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严格执行关于消防安全生产的工作安排,扎实有序开展落实消防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消防宣传活动。辖区内“三小”场所96家,其中“三合一”场所3家。经检查,“三合一”场所均有落实4+1措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稳,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有力地保障了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工作。三是抓牢文明创建,树文明新风。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引领“双报到”活动。结合社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等中心任务活动联合“双报到”主动对接市科协、市交通运输局发动党员共432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4场次,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成效。以党建引领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进行,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组织社区党员及居民群众成立了新兴南社区文化服务志愿队、新兴南社区志愿队,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和制度。通过反复排查社区周边的重点区域,及时发现并完成了辖区内破损公益广告的全面清理,统一安装规范的公益宣传广告牌;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公益宣传质量,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文明创建宣传活动。定期清理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全面更换新的垃圾桶,合理分配利用四分类垃圾分类亭,聘请专人对垃圾桶及周边的地面每日不少于两次的清洁工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