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边村鸟瞰。本文配图均由 林碧鸿 摄
牌边村竹文化创意园坐落于竹海之中。
红色文化标识成为村里亮丽风景。
水泥路平坦洁净,农宅墙面彩绘披身、文化广场优美别致、文化公园绿意盎然、成片竹林郁郁葱葱、文明村民热情好客……这是记者在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看到的乡村美景。
牌边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该村结合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立足本地实际,盘活“竹”资源,推动乡村振兴,让革命老区村焕发新活力,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村、省级卫生村、省文明村、省级新农村建设主体村,广东“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首批典型示范村、揭阳市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
牌边村位于埔田镇中心区域,交通便利,该村是一片红色土地,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大批革命志士,如潮揭丰边人民行政委员会主任陈君霸、潮揭丰边人民行政委员会委员陈君伟、潮揭丰边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杨昭玲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激励牌边村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瑰宝。
据牌边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伟强介绍,近年来,牌边村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红色因素,确保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开发“四到位”,2017年筹集资金建设“牌边村党史村史展厅”,充分展示牌边村历史、家风、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村红色故事,并打造成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传统教育阵地和党建教育基地,为村民提供一个学习先进、崇尚文明的平台,进一步激发村民凝心聚力共建美丽家园的磅礴力量。
同时,该村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并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连年来,牌边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美乡村环境,通过发动乡贤村民捐资、村级自筹、上级补助等方式筹集资金95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建成牌溪路、莲新路、牌心路、松林路和龙车溪桥等,建设埔田镇中心幼儿园和扩建牌边村小学,建设牌边文化广场和公园以及环保环卫设施,建成雨污分流设施、垃圾转运站和4个垃圾收集点,并配套垃圾桶;建成牌边联建房,并做好民居外立面整饰和巷道整治,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村民“幸福指数”,实现了村庄美、生活美。
“现在村里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十分齐全,村容村貌也大变样了,家门口都是风景,我们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看着近年来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位牌边村民都是乐在心里,也更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
立“竹”特色,做“竹”文章
金秋时节,迈入牌边村竹文化创意园中,微凉的秋风撩拨着竹叶,满目苍翠,让人眼前一亮,园区内竹门竹亭竹长廊、竹椅竹桌竹筒美食,一应俱全,将“竹文化”特色发挥到极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又一备受欢迎的网红景点。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产业兴则乡村兴。埔田镇是中国竹笋之乡,位于埔田镇中心地带的牌边村也是竹笋盛产之地,现有竹笋1500多亩,每亩年产量约8000斤,自然禀赋突出,在成片的竹海绿涛中,蕴藏着蓬勃的发展生机。
据陈伟强介绍,自去年以来,牌边村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进一步盘活本土特色资源,扩宽竹笋发展“产业链”,大力推动竹笋产业升级,推行“农户+基地+公司+协会”经营模式,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该村还依托竹笋独特生态自然景观优势,借助“中国笋乡”的品牌效应,将“竹笋+文旅”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竹文化创意园是我们村重点打造的生态游项目,以经营竹筒美食、围炉煮茶、埔田农特产品销售为主,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于一体,让广大游客朋友可以在竹海中畅游,品尝特色美食。”陈伟强说,为进一步做强“竹文化”品牌,近年来,牌边村立足竹林景观,按照串点、连线、成面的思路,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将竹文化创意园、村党史村史展厅、牌边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竹海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最美农家书屋等串点连线,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康养、文创休闲、夜游度假的旅游环线,丰富本土旅游业态,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牌边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陈伟强表示,牌边村将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持续挖掘本土生态资源优势,全力下“竹”功夫,计划打造以竹文化展示、竹海观光游览功能为主的竹海栈道,并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独具笋乡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线,擦亮该村生态旅游名片,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