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邢凤杰:秘密交通站上铮铮铁骨英雄
发布时间: 2024-10-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池 妍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99)



邢凤杰(1912~1945)遗像。

邢凤杰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榕江公园揭阳烈士纪念碑旁有邢凤杰烈士事迹简介。郑楚藩 摄


新兴街道东郊社区红门楼东侧巷内邢凤杰故居。池 妍 摄

邢凤杰烈士证。

连环画《邢凤杰的故事》。林登美 作

记者采访邢凤杰大儿媳妇姚惠心(右)。邢松安 摄



  邢凤杰(1912~1945),揭阳下围(今榕城区新兴街道东郊凤围村)人,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揭阳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北洋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第四区区委书记等职务。1945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县城,殒年34岁,是揭阳革命烈士之一。


  2024年秋,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榕城区新兴街道东郊村,了解邢凤杰烈士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自幼家贫,立愿救亡


  邢凤杰出生于贫苦人家,父亲邢碧能是一名乡村木匠,为了凤杰能念上书,他省吃俭用,供凤杰上学。凤杰从小聪明灵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邢凤杰就读揭阳榕江中学(今揭阳一中)时,时值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他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萌发爱国热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日寇的暴行,激起了揭阳人民的义愤,为更好地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9月,邢凤杰在共产党员郑玲(可回看本系列第60站“郑玲”)带领下,与丘金爱、陈诗辉等一些进步青年,经过一番认真积极准备,于1937年9月28日下午在国民党揭阳县党部礼堂(今榕城区中山街道韩祠路新生电影院旧址)举行“揭阳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揭青救”)成立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林美南、郑玲、姚木天、邢凤杰、丘金爱等40多人。国民党揭阳县党部的张世本、叶源、林汉杰等也出席了会议。邢凤杰当选为第一届干事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主编《火花》《前线》等油印小报,发动群众参加抗日。1938年1月28日,“揭青救”改称“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会址仍设在韩祠,后会址改在启蒙小学(今中山街道南门社区东桥巷)。


  “青抗会”成立以后,以县城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邢凤杰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经常组织相关队伍,深入群众中,利用唱歌、读报、演讲、演话剧、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他们每逢星期一、三、六晚上,都在考院前(今榕城区思贤中学前埕)向群众作抗日专题演讲。每天下午,则在群众聚集的城隍庙读报,进行时事宣传。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他们还采用音乐和戏剧等文艺武器,如让歌咏队配合读报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送郎上前线》等激动人心的救亡歌曲。有时则由各组成员组合排练演出《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金门除夕》等话剧小品,声讨敌人,揭露汉奸,歌颂抗战军民,收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邢凤杰在“青抗会”中是骨干,他向民众演讲时,由于有很好的口才和丰富的知识,再加上声音洪亮,往往博得人们一片掌声。他有时也亲自参加宣传队的演出,有一次,他在街头演出救亡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时,扮演老头这一主角,因表演活灵活现,再加上剧情的深刻真实,令不少在场群众被感动得流下眼泪来,也激发了群众的抗日情绪。


  英勇抗敌,光荣入党


  随着抗敌形势的发展,“青抗会”组织会员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也很重视占领学校阵地,组织师生投身抗日运动。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之后,“青抗会”以学校阵地为立足点,通过教育的途径宣传抗日,培养积极分子,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由“青抗会”派到学校开展工作的主要有杨世瑞、邢凤杰、方思远、郑筠等10多人。其中邢凤杰、杨兆民、杨毓华到梅冈区北洋小学。


  由于邢凤杰立场坚定,在“青抗会”中起了积极作用,能主动地投入和领导揭阳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1938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据2014年《中国共产党揭阳县组织史资料》载,1938年12月至1939年7月,邢凤杰任揭阳县第一区区委会书记。


  1939年下半年,邢凤杰被安排到北洋小学任教,担任该地区的党支部书记,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不久,根据上级指示,将各支部改为区委建制,邢凤杰被任命为揭阳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在这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领导梅北(今揭东区云路镇北洋、埔田镇牌边、车田一带)地区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地下斗争,扩大党的组织。


  在北洋期间,邢凤杰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党员。当年秋天,当广东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干训班在梅冈书院开办时,邢凤杰作为“青抗会”分会的负责人,主动推荐在同校任教的“青抗会”会员杨兆民参加学习,为培训抗日军事干部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0年2月29日,随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进行,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秘书处发布《统一广东青年运动实施方法》章程,规定取消各地青年组织。当年9月,揭阳“青抗会”遂被国民党揭阳县党部强令解散。“青抗会”解散后,会员们改变斗争方式,分散各地,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革命运动。


  邢凤杰通过人事关系,就任揭阳县城北关镇(今榕华街道北门社区一带)副镇长,以此公开身份为掩护,在其家设立地下交通站,从事军事情报的搜集与传送,经常深夜往返于县城与梅北之间。


  由于地下人员往来频繁,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困难,邢凤杰毅然变卖家里仅存的一间大房屋及家具,作为招待同志的费用。同时,又动员、安插其弟邢凤楷到国民党一八六师部当挑夫,获取军事情报,及时转送给上级。上级同志称赞邢凤杰的家是一个“红色交通堡垒站”。


  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走在革命的道路上,邢凤杰一心向党,虽然身上担子很重,但他从不叫苦。他除了白天要干好本职外,晚上还得及时将收到的情报转送出去。他经常在夜里步行到牌边、北洋、车田等地传送情报,回来时天已破晓,又强打精神上班了。


  1945年农历九月初的一个凌晨,邢凤杰从梅北取情报回来,回家后稍睡片刻便起身,在门口刷牙洗脸时,发现远处有人鬼鬼祟祟窥视他,便机警地转身进屋里,将未送出的情报及其他秘密文件烧毁,并唤醒其妻郭清说:“日后如果有人(指地下交通员)到家里找我,就说我昨晚在阿舅那里刚来,一早就被人请去,今后不用来找我了。”这是暗语,意思是他已被捕。话刚说完,就被国民党杨亨泰带领的一八六师特务连抓走。


  被捕后的邢凤杰被囚禁在设于揭阳学宫里的揭阳简易师范,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邢凤杰不屈不挠,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接连对他进行审讯,首先是用软的一套,要凤杰供出揭阳地下党员的姓名、住址,然而,邢凤杰只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他们又对凤杰说:“你的同伙都供认了,你家就是秘密联络点。你不说,就把你处死!”邢凤杰笑笑地回答:“那你们就去问他好了。”敌人见软的、硬的都不见效,几天后便将他转囚于国民党揭阳县监狱,并决定将邢凤杰杀害。


  1945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十一),邢凤杰被押赴刑场。沿途他挺胸昂首,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刽子手用枪托打他,叫他不要唱,邢凤杰毫不示弱地挥动锁在手上的铁链和刽子手对打,另一个刽子手上前扭住邢凤杰的后背,用穿着皮鞋的脚踢他,邢凤杰见状,猛地脱开这个刽子手的双手,用脚踢回去。这时,邢凤杰的妻子郭清闻讯,带着9岁的儿子,哭着、喊着扑上前来……邢凤杰对着泪痕满面、悲痛欲绝的妻子,平静地对她说:“不用哭!也不用伤心。我们这地方再过三二年就要解放了,那时大家都有好日子过。我今天虽死,是死得伟大、死得光荣。你不要难过,只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我就放心了。”


  接着,刽子手把邢凤杰的妻子郭清拉开,将邢凤杰强行按跪,但邢凤杰反而挣扎着挺胸站起来,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砰!砰!砰!”罪恶的枪声响了,邢凤杰壮烈牺牲,年仅34岁。


  新中国成立后,邢凤杰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安葬于黄岐山塔仔陵烈士墓群。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市民前来扫墓,纪念先烈。


  缅怀英烈,精神永存


  作为揭阳革命烈士之一,邢凤杰的一生短暂而壮烈,他的事迹是东郊人民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搜寻邢凤杰事迹的过程中,记者也寻访到了邢凤杰的后人,她是邢凤杰的大儿媳妇、今年85岁的姚惠心。“我的家公就义时,我丈夫才9岁,听家婆说当时的日子过得相当窘迫。”据姚惠心介绍,邢凤杰夫妇育有3男1女,长子鸿钦,次子鸿亮,三子树钦,女儿鸿英。姚惠心的丈夫鸿钦已去世。交谈中,姚惠心还向记者展示出邢凤杰留下的数件遗物:一幅遗像、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和“光荣之家”奖状。看着这些珍贵的烈士画像和遗物,记者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采访中,邢凤杰的侄子邢松安还带记者参观了邢凤杰的故居,住所位于凤围邢厝红门楼东侧巷内,为“四间过”民居,坐南朝北,面积约20平方米。邢松安说,他虽没有见过伯父邢凤杰本人,但知道伯父是受人崇敬的革命烈士,他为此感到十分骄傲。


  榕城区老促会副会长陈文昭说:“参加揭阳‘青抗会’,并积极主动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工作,是邢凤杰烈士革命生涯上最光彩的一页。‘青抗会’是抗日战争初期,揭阳党组织领导的,由各阶层进步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在这个组织存在的几年里,坚持党的领导,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广大青年,为揭阳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而邢凤杰是这一爱国组织的中坚人物之一。”陈文昭认为,邢凤杰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揭阳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鼓舞着一代代青少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他这种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揭阳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