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北河:从古揭阳城流至岭南水城
发布时间: 2024-10-14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潘彬彬

“榕江入海流·乡愁榕江”系列报道(15)


  秋日的清晨,薄雾中,榕江北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绕城而过,让这座城市尽享山水之氤氲灵气。漫步北河河畔绿廊,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绿阴环绕、鸟语花香、水景交融,是揭阳市民日常生活乐游乐享的生态地标。


  踏着2024年初秋的脚步,我们“榕江入海流”采访组溯北河而上,来到梅州市丰顺县,探访北河的源头,以及其流经地域的人文历史。


  北河因流经古揭阳县城曾名揭阳江


  北河是榕江的第一大支流。据2013年《揭阳市志》载:北河发源于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桐新村桐子洋水库,流经揭阳市揭东区、榕城区,在京冈街道新路村和炮台镇南潮村之间的水域双溪嘴与南河汇合注入榕江,全长92千米。北河流域面积1629平方千米,涵盖了梅州市丰顺县、揭阳市揭东区、榕城区、潮州市潮安区和湘桥区5县区。相对于整个榕江流域面积4408平方千米来说,北河流域面积占了37%.北河源头在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桐新村西南方的桐梓洋自然村境内的桐子洋水库,因周围山体是莲花山脉中段东南麓,山上长满桐梓树,山体因而称为桐梓岽,山涧亦得名桐梓洋,居住于山涧边的村子以溪命名,称为桐梓洋村。1958年创建桐梓洋林场,起初使用“梓”字,后来,因“子”与“梓”同音且易写,人们转写为桐子洋。后期于桐梓洋水源头区建设的桐子洋水库,亦使用了“子”字。


  桐梓岽为莲花山脉东麓的一条小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在其南方,也有一条小山脉飞泉岭,呈东西走向。桐梓洋(溪)就集纳了桐梓岽东南侧和飞泉岭北侧之间的山涧,形成小溪,沿桐梓岽山脉走向,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桐新村、桐岽村,至才口村转了90度角,改西北-东南方向,一路汇集了从飞泉岭北麓流下的另外两条小溪拾荷水、茜坑水,以及另一条由东北而来的下溪水,流向北斗镇区。


  东西走向的飞泉岭是莲花山脉的东麓余脉,是北河源头区的一座重要山岭,山的北麓山涧,汇入了北河源头桐子洋水库,以及桐梓洋水、拾荷水、茜坑水,拾荷水和桐梓洋水汇流为北河,茜坑水又汇入了北河继续南下。而飞泉岭南麓的山涧,汇入了南磜河,东流之后汇入了南下来的北河。实际上,飞泉岭就是北河源头区之山岭,其山麓之水,北、东、南三向尽汇于北河之中。


  飞泉岭在秦汉时期称为揭岭,就是被载入《史记》《汉书》里头的揭岭,为揭阳的得名之地。秦汉时期的揭阳县城,就设于揭岭南麓。清乾隆《揭阳县志》、乾隆《丰顺县志》均载:“揭岭:今名飞泉岭,(揭志云)秦始皇戍守处。”又据《广东通志》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史禄家揭岭长”,意思为,史禄就任为揭岭县的长官。揭岭县在设立后不久,就于揭岭之南设立了军事机构揭阳戍,来护卫这个新成立的小县。尔后,揭岭县和军事机构合二为一(就是合署办公),县名就写为揭阳县。


  在丰顺县揭岭飞泉风景区,我们采访了景区工作人员廖远高。他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揭岭就是现在的飞泉岭,揭阳县因设于揭岭南面而得名。


  揭岭位于北河的源头区,揭阳县因位于揭岭之阳而得名。北河为其时揭阳县通达南海的河流,据此判断,揭阳江应为北河源头至南海全段的最早名字。古人丈量江河长度,没有今天的科技手段精准,或许古人以为北河是干流,南河是支流吧,因而把北河源头流至大海整条河流称为揭阳江。揭阳江因揭阳县而得名。


  南宋绍兴十年(1140),重新设置的揭阳县,县署由京冈移至玉窖村(今榕城区中山、西马街道相邻一带)之后,揭阳江因位于县城之北,与位于县城之南的河流分别以方位命名,称为北溪、南溪,并一直沿用下来,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北河、南河名字。


  北河纳入南磜河后继续南下,汇集了东侧西来的汶水溪,进入丰顺县城汤坑镇。尔后一路南下,从玉湖镇姑山村进入揭阳市境内,流经揭东区、榕城区,最终在双溪嘴与南河合流,汇入榕江。


  北河边走出“中国核潜艇之父”


  北河作为流淌在揭阳大地上的重要河流之一,不仅见证了揭阳自古至今的兴盛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明,还滋养了两岸百姓,成为揭阳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静静流淌的千百年岁月里,悠悠北河以其广纳百川而不捐细流,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的品格,涵养出无数风雨兼程、以梦为马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伟大贡献。翻开历史长卷,“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无疑是该长卷上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采访组来到位于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的黄旭华院士故居,探访其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传奇一生。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在新寮村度过了他的年少时光。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不断加压的核威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潜艇。1958年,中国核潜艇研制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成为29人研制团队中的一员。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进入核潜艇研制领域后,研制团队面临着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低弱,同时也缺乏专业人才和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以及科研设备等诸多难题,一切都是空白。但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研制团队凭借着顽强意志和为国奉献的精神,一步一步克服困难。他们从最外围的调查研究入手,在浩瀚无边的报纸杂志里面寻找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最终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一套初步的研制方案。之后靠着反复拆装2个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以确定研制方案的可靠性,并靠着简陋的算盘、计算尺以及笨重的磅秤,计算出成千上万的核潜艇核心技术数据。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黄旭华和同事于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还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世界上高新尖端技术,尤其是核潜艇技术,都被列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作为中国核潜艇研制团队的一员,黄旭华是中国涉密级别最高的人员之一,为了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期间没有回家,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工作,直至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母亲才知道离家30年的儿子的“秘密”。如此坚韧不拔、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和敬佩,也正是有了诸如黄旭华院士及其同事等热忱赤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奉献了毕生精力,才书写出我国壮丽的核潜艇诗篇,推动我国核潜艇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在黄旭华的引领下,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团队已经呈现出老、中、青的梯队发展,而已是耄耋之年的黄旭华仍坚持每天上班,为国家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殚精竭虑、献谋献策,正如一直奔流不息的榕江一般,有着无限的能量和活力……




北河鸟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林碧鸿 摄

丰顺县揭岭飞泉景区。

黄旭华故居。

双溪嘴。北河由此与南河合流汇入榕江。

北河流域图。阿 龙 制图



总策划:蔡淡群

总统筹:袁海生 袁惠亮 

统筹:杨燕斌 魏乐珊 李文胜

协调:李统国 刘七华 刘汉立 文立刚

执行:钟伟强 郑培亮 李伟城

统筹策划:苏迎波 蔡逸龙 林宝凤 林广州 卢旭锐 黄晓鑫 钟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