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进入登革热流行季,市中医院医生提醒:登革热易与感冒混淆,学会识别尽早治疗
发布时间: 2024-10-1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陈燕玲 通讯员 卢剑辉 袁鸿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流行季节主要在5~11月,8~10月达到高峰。市中医院医生提醒登革热易与感冒混淆,学会识别尽早治疗。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为“花脚蚊”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慢性病患者、老人、婴幼儿及孕妇等人群,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市中医院医生表示,蚊子种类很多,但不是所有蚊子都能传播登革热,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是一种身上和足部有白纹的蚊子,俗称‘花蚊子’‘花脚蚊’。”


  据介绍,伊蚊传播登革热的途径是“病人—伊蚊—其他人”,即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当它再去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


  登革热的症状为“‘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具体表现为:突发高烧,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一般持续3~7日;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面红、颈红、胸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皮疹一般在发病3~6天出现,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医生提醒,登革热治疗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致死率超过20%.由于登革热初期很容易和感冒搞混,所以,尽早识别和治疗很重要。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诊断和治疗。2周内有在登革热疫区逗留,或自己活动的城市有确诊病例的人群,要特别注意。


  登革热的预防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在登革热高发期,出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登革热流行期间,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建议改为沙石种养。如果室内种养了水生植物、有鱼缸等,要适时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此外,还要及时清理积水、填平洼坑、疏通清理沟渠水塘杂草和丢弃废弃容器等。


  对于成蚊经常栖息的阴暗潮湿环境,比如地下车库、楼梯的背面、水池下、灌木丛、雨污水井壁等处,可使用溴氢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家用杀蚊剂,定期对成蚊栖息场所进行滞留喷洒控制成蚊,成蚊密度高峰时可进行空间喷洒杀灭成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