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东湖公园:河滩地蝶变城市后花园
发布时间: 2024-07-24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潘彬彬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88)


东湖公园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东湖公园鸟瞰。

东湖公园大门内外的揭阳古八景浮雕,古色古香。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东湖公园里的亭和桥。

东湖公园里的长廊。

昔日南河北岸河滩地已经蝶变成一个秀美的城市花园。

1994年3月27日群众在南河边东湖留影,其时,东湖的河边滩涂地仍在。刘继宁 提供


  东湖公园位于榕城区望江北路新兴街道兴东段南侧,南临榕江南河,是市区一处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虽然建设时间不算久,甚至可以说是一处“年轻”的建筑,但因其风景优美,景观醉人,成为市区老百姓休闲娱乐健身之地。近年来,随着东湖公园配套建设日趋完善,该处也成为了市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在此举办,不仅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也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一个能让人心灵得到滋养的地方。


  对于每天在东湖公园锻炼健身、休闲娱乐的市民来说,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这里是享受绿阴与温馨、安宁与祥和的一方乐土,却不一定知道它的来历和演变的历史过程。2024年夏,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东湖公园,了解其“前世今生”,探寻其发展变迁。


  滩涂化身农场,提供资源补给


  东湖公园历史上曾称“义和洲”因位于义和村(今上义、下义社区)境内而得名,是南河北岸一片冲积滩涂地,涨潮时没了,退潮时是一片滩涂,杂草丛生。


  1957年,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实施的收官之年,揭阳县的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力争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添砖加瓦。结合其时的农田平整地,各村修整道路裁弯截直,缩短距离。上义和、下义和两村之间连通县城进贤门外道路与南河边的村道,由小路修整为大路。


  在这一年的1月,揭阳县的大型水利工程——三洲拦河闸在南河中游动工兴建,按照这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蓝图,一并建设引榕干渠,从闸口北岸往东延伸,一直到达渔湖腹地,将南河清澈的淡水一路引至渔湖,灌溉农田,造福百姓。引榕干渠开挖线路从县城开挖新溪,征用南护城河和东护城路南段后,过东郊,再过上义和,一路向东,以与进贤门外道路南侧平行的方向伸向渔湖腹地。河渠的开挖正经过上义和、下义和之间已经修整的村道,为保持村道直上进贤门外道路,建设部门在开凿的干渠上方建设大桥,并于同年建成,大桥被命名为五七桥。据1990年《榕城镇志》记载:“五七桥,长12米,宽5.2米,在城东外,榕渔公路边。”五七桥自此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


  20世纪50年代末,在公社化时期,榕城公社在上义和、下义和村道南端的南河北岸湿地义和洲建设东湖农场,筑堰养殖淡水鱼产品,为城镇居民生活提供鱼源。东湖农场因由南河筑坝成湖,且位于榕城东郊外而得名,而五七桥则成为东湖农场通往县城进贤门的要道口。至此,义和洲走入历史。


  东湖农场自此开始作为地标为市民所认识,80年代,榕华大道至东湖农场的村道拓为城市次干道,以始终点地名命名为榕湖路;2002年,连结五七桥直抵北河边的道路,因南端东湖农场而直接命名为东湖路。


  农场蝶变公园,提供活动空间


  1979年以后,在全国农村改革大潮影响下,农村个别地区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鱼塘归私人承包。当时,捕捞业虽允许自由经营,但因城郊工商业勃兴,从事私营工商业者日益增多,导致从事捕捞业的人越来越少。加之鱼塘面积因填建房屋等原因,年见下降。据1990年《榕城镇志》载,1975年榕城镇全郊区(含东湖农场)399.8亩,至1985年仅为172亩。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建市初期,东湖农场归属揭阳市榕城建筑集团公司,因而也曾称为东湖工业公司。2006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日益需要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公园成为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场所,于是,在当年的3月,揭阳市榕城建筑集团公司积极发扬“榕建精神”,斥巨资规划建设东湖公园,旨在为广大市民和周边居民提供一处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空间。


  据于榕建公司工作的榕城区作家协会主席陈海生介绍,东湖公园总用地面积250亩,其中陆地面积120.5亩,水域面积99.7亩,是揭阳市区总体规划公共绿化用地,也是城市设防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9年春节期间投入使用,免费向市民开放。自此,东湖公园所在区域完成华丽蝶变,从70年前的一片滩涂湿地建设为农场,再升级改造为城市新公园,见证并记录着揭阳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变化。


  旖旎风光醉人,游客纷至沓来


  东湖公园规划分为5个功能区,即文化艺术区、水上游乐区、青少年活动区、综合服务区和休闲区,展现了岭南水城的独特魅力。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东湖公园的规划设计融合了揭阳的文化艺术元素,构建了一个具有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综合性文化公园。


  东湖公园内设有文化展览馆、书院、水榭、垂花门廊等建筑,还有中心广场、照壁广场、中华传统文化阁和艺术长廊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公园的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有东湖大酒店、石桥、木桥、九曲桥、石雕和亭台等景观建筑,不断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园藏春华秋实,细描夏意冬韵。东湖公园里,水与建筑、植物融为一体,每走一步都是风景,每停一处都别有风韵。进入园区大门,可看到一块巨型照壁,正面刻有揭阳名胜和历史典故的雕像,雕像工艺精细,形象栩栩如生,两边刻上“古城风采”和“榕水欢歌”;仿古艺术长廊采用古老的建筑风格和设计元素,重塑了古代建筑的美学,尽显历史韵味;中湖弯曲幽静,宜于小船荡漾,闲情逸致,诱人驻足;湖上石桥飞架两岸,如龙卧波,回廊桥上亭阁水榭高低错落,古朴典雅,在两岸绿植的映衬下别具一番悠然的感觉。整个公园绿意盎然,古色古香的柳树耸立湖边,秀美有力,与之隔湖相对的花卉更是流光溢彩,给人以清新、幽雅、壮阔、豪放的艺术享受。公园内的观音寺坐北朝南,寺院分隔得错落有致,飞檐斗拱,与色彩艳丽的琉璃瓦相互辉映,典雅肃静,十分庄严壮丽。


  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花繁叶茂……东湖公园的山水园林景观,颇有闹中取静的艺术意境,漫步其中,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方海权所作诗篇似乎在耳边回响:“举世芳华尽显章,登台定是瑞衣扬。平常艳俗妖无格,独有心怡淡素妆。”这正是东湖公园给人带来的最纯粹的艺术感受,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壮阔的视野,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或漫步探花寻鱼,或观赏湖光美景,或健身于江岸堤边,让人流连忘返。


  着力文化赋能,丰富游园体验


  除了提供自然风光和休闲健身活动,近年来,东湖公园立足自身实际条件,着力推进“公园+”工程,在公园中因地制宜增加体育、文化、艺术、红色资源等元素,丰富市民游园体验,通过拓展公园主题功能增加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3年,东湖公园与榕城区纪委携手共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设置清风阁、清廉池、清风林,碧树耸立,修竹挺拔,荷香清秀,不仅成为公园中一大赏心悦目、清雅怡人的功能区域,也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打造“清风榕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榕建公司再度投入资金于东湖公园建设室内游泳馆,并于2017年6月正式开业,为园区增添新的活动项目,也是市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场馆,有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024年4月24日,揭阳岭南书院(东湖书院)正式揭牌启用,为我市再添一座新的文化地标。揭阳岭南书院(东湖书院)四周绿树环绕,环境优雅,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书超6000册,配置有藏书阁、东湖讲堂、揭阳古城展厅、品茗听书吧、文创空间、儿童阅读吧六大功能室,布设了揭阳历史沿革、揭阳书院印记、揭阳院士风采、揭阳好家风以及榕城特色文化等展览。同时,揭阳岭南书院(东湖书院)也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把教育培训、研究交流、文化服务和培育新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成为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持续擦亮“文化揭阳”“文明揭阳”“书香揭阳”三张名片。


  目前,东湖公园已然成为市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西书院是榕城区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办公点,中心广场是各类文化展示活动的举办地,通过举办书画展、潮汕民俗文化展、潮州音乐展演、“出花园”成人礼仪式、汉服巡游活动、龙舟民俗文化周以及各类创意集市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游园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也让广大市民有更多元化、多层次的游园体验,在家门口畅享“诗和远方”。


  东湖公园可谓是闹市中的一片静谧之地,丽日、碧水、蓝天、清风四时萦回,醉人心魄,给繁忙的都市生活带来一丝宁静,是不少揭阳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人们在此锻炼、休闲、赏景,品尝着生活的甜蜜美好。同时,东湖公园从曾经的滩涂湿地,如今蝶变成为城市后花园,其发展历程也折射了揭阳从县城向城市跨越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揭阳人向美向善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