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院士故里 钟灵毓秀
—— 探访揭东区玉湖镇观音山村
发布时间: 2024-07-1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蔡烨华 黄 海

  在揭阳,提起院士家乡,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的家乡玉湖新寮。不过,今天我们探访的是中国著名内燃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黄叔培的家乡——揭东区玉湖镇观音山村。这个地处玉湖镇西部山区的小村落,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文蔚盛,英才辈出,是闻名遐迩的文化之乡。


  观音山村群山环拥、碧水旖旎、绿意盎然。


  黄叔培故居“博士第”。


  黄继芦故居“芦碧楼”。


  观音山村休闲文化公园。 杨小琪 摄


  潮客交融  文明祥和


  观音山村位于玉湖镇西部,与梅州地界的埔寨镇相邻,因境内西南面的观音山而得名。观音山村犹如置身于青山绿水中的一颗明珠,青山环拥,最高峰曰观音山岽,海拔448米。4000多亩生态林郁郁葱葱,田园成片连着青山,山泉水清澈甘甜,民居错落有致。盛夏行走于村中,极目所至是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宅前屋后绿树成阴、果满枝头,邻里间笑语相闻,池塘里闲鸭悠游,一派恬静淳朴的山乡景象。


  据《揭阳县志》记载,观音山村创寨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代初年,黄氏先祖宁化公(福建邵武峭山黄公后裔)由福建先迁河婆,后至丰顺,传至七世祖清泉、活泉两公,幼年为遗孤,替邱姓舅父家养鹅度日。后来,兄弟俩在鹅棚设台祭祖,并在此创寨,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筚路蓝缕,繁衍壮大,蔚成一族。观音山村几乎全村一姓黄,仍余有小部分邱姓,这便为当年邱姓舅父后代。观音山人感念舅父收留养育之恩,将邱氏视作一大房份议事,并世代相尊。


  位于村里大坪的炽昌堂,是观音山黄氏一族的祖祠,为三进院落,类似“三壁连”建筑,门前大埕中保留着一口古井,该祠建于明末清初。族人介绍,这便是当年祖先鹅棚创寨之地。每年的除夕之夜,族人集中于此祭拜祖先,慎终追远。村中还有分柑垅,据说旧时每年除夕,村中有添新丁的人家,便在这里向过往乡邻赠送大桔,既与大家分享添丁之喜,也借此敦睦情谊。


  属于半山客区的观音山村,潮客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村人以客家话为主,也会用潮汕话交流,在民性、习俗、建筑、饮食等若干方面也呈现出潮风客韵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厚养薄葬理念在观音山村蔚然成风,长辈健在时晚辈竭尽孝道,陪伴奉养。长辈去世时,节俭治丧、文明祭祀,没有传统的披麻戴孝,不燃放烟花爆竹,更不会大操大办,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低碳、环保的祭祀理念。


  耕读传家  英才辈出


  幽长的巷子、斑驳的墙瓦、磨损的雕栏画栋、静谧的祠堂庭院,印刻着似水流年的痕迹与沧桑,也记录着黄氏一族的辉煌与荣光。在观音山村下圩内,有一座“四点金”古民居——博士第,历经百年风雨而保存完好,这便是中国著名内燃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黄叔培的故居。黄叔培的侄孙,74岁的黄念之,拿出了黄叔培夫妇的相片,向我们介绍有关情况。博士第建于1924年,资金是黄叔培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积攒而来的。建成之后,黄叔培有过短暂的居住,平日由他的父母和兄弟居住。


  黄叔培(1893~1979)童年在观音山礼拜堂读小学,少年在揭西五经富道济中学就读,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中西书院。1911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深造。1912年,转学北京清华大学。1915年,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进克利佛伦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1918年毕业,并获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西利亚理工大学(有说是伦斯勒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读博,1923年获该校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大学教授。他的专著《自动车工程》,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黄叔培被定为一级教授,先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副院长、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等,入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叔培倾其一生,为新中国的汽车制造、内燃机教学和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育出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是他的学生。


  观音山村人自古便注重耕读传家,晴耕雨读、日耕夜读。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直被奉为至理,黄叔培院士的榜样力量也激励着众多的观音山子弟崇文向学,奋发图强。院士故里,人才辈出。主刀救治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李玉安的著名医生黄仰隆教授,曾任“铁拳-2004”军事演习总指挥、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的黄汉标,因证明困扰数学界30多年的“布尔函数复杂度猜想”而获得了2020年斯隆研究奖数学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者奖的天才青年数学家黄皓,为筹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出重要贡献的黄道发教授,哈佛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麻醉学教授黄克睿……此外,观音山村走出了享誉香江和东南亚的老诗人黄天硕、“国际桂冠诗人”黄继芦、当代两栖诗人黄海、“60后”女诗人黄芳华、后起之秀黄克鑫等,他们用纷呈的诗作,为观音山村增添了浓浓的诗意。


  崇文重教  家国情怀


  最深不过桑梓情,最美不过家乡美。观音山村人历来崇文向学,诗礼传家,忠孝理念、家国情怀也在这里世代相沿。无论是条件多么艰苦,或者是去国他乡,观音山村人始终眷恋自己的家乡,以一片赤诚之心回馈家国,特别是在崇文尚贤、兴教育人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位于观音山村糖房角的一座别具特色的泰式庭院——芦碧楼正是观音山村人怀恋故土,回馈故乡的见证。芦碧楼是泰国华侨领袖、“国际桂冠诗人”黄继芦的旧居,命名取自于黄继芦和他的妻子罗碧娟的名字。黄继芦1925年出生,自小聪敏好学,早年毕业于揭阳一中。1945年移居泰国后,黄继芦长期致力于推广华文教育,成绩卓著。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更巧妙地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使中泰关系从文化领域破冰,最终推动中泰邦交正常化。1978年荣获世界“桂冠诗人”荣衔和国际荣誉“文学博士”。功成名就的黄继芦虽身在泰国,却时刻感念祖国和家乡。村里修路建桥他都大力支持,20世纪90年代,黄继芦主持成立“海外宁化中学建校委员会”,并带头捐出巨资,得到黄顺风、黄自福、黄木荣、黄永万、黄新发等华侨热烈响应,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兴建宁化初级中学。1990年,黄继芦夫妇回乡建设芦碧楼,每年都会到这里小住,直至2012年黄继芦逝世。黄继芦临终前还叮嘱后代:“子孙世代须学华文,懂普语,珍惜一切回国经商就业求学的机会,谨慎保存华人文化根脉。”芦碧楼保留着大量夫妇俩生活过的痕迹,保存着有关黄继芦家族相片、新闻报道及其著作,还有当年邓小平访问泰国与黄继芦亲切握手的相片。


  黄继芦回报家乡、崇文重教的义举在观音山村不是独例。观音山村的公园、广场、道路、学校等公共设施,都凝聚着观音山村儿女拳拳的爱乡之心。位于观音山村背头岭的达能小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在旅泰爱国华侨黄就德的大力支持带动下建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启文、黄少华等乡贤,先后捐资奖教奖学,造福桑梓。时间来到2023年,历经30多年风雨侵袭,达能小学南北教学楼严重老化,经检测为危楼。重建达能小学迫在眉睫,因受疫情影响,村里对于建校资金的募集根本没底。没想到,在观音山村“两委”和老人协会的倡议下,通过网络接力捐款,乡亲们的爱心迅速汇聚。乡贤黄建华带头捐款50万元,其他乡亲1302人参与接力,短短的两个月内就筹得善款400多万元,让破旧的校园得以迅速重建,重焕光彩。


  观音山村同样是一片红色热土,烽火革命年代,在古大存等革命先驱的带领下,观音山儿女为有牺牲多壮志,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捐躯。出生于1900年的黄家仁,刚直善良、喜替他人抱不平。大革命初期,加入东江工农红军,被任命为游击队小队长,负责观音山一带,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夏被捕,受尽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于当年9月被枪杀于进贤门外,年仅30岁;黄景耀(1906~1931),又名黄仰临,先在揭西五经富读书,后转学至福建上杭县。1929年5月,红四军进入闽西,中共上杭县委发展黄景耀、黄华容等人为中共党员,并潜入县城内,迎接红四军攻城。9月19日,红四军在朱德指挥下攻克有“铁上杭”之称的县城,并成立上杭县苏维埃政府,黄景耀担任城关中区工委书记。1955年,福建省认定黄景耀为革命烈士。


  行走在观音山村,除了慨叹它的山清水秀,更慨叹它的地灵人杰,吸引着人们去探寻背后那些神奇的故事与美好的传说……近年来,观音山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绿美村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揭阳市卫生村”“揭阳市平安村(社区)”“揭东区文明单位”“揭东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揭东区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该村党委书记黄雄表示,观音山村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深入挖掘村落的历史内涵,整合人文资源,加强保护规划,以文化传承和科学规划,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