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普宁:为实施“百千万工程”集智赋能
发布时间: 2024-07-0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高浩钦 郑乔慧 通讯员 普组轩

  在全省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时刻,抢来高端人才,就是抢到了发展机遇。近年来,普宁市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突破“占有人才”传统思维和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对引才工作的束缚,构建“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灵活的方式、更有效率的机制“柔性”集聚人才,持续为普宁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集智赋能。


  “统筹+保障”协同发力


  健全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


  “普宁市正处于全力‘创百强’、奋战‘百千万’的关键时期,对高层次人才、高精技术项目的需求尤为迫切。”普宁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普宁市委成立由普宁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普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年度人才工作需要,谋划制定《中共普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对该市各项人才重点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围绕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现代农业和食品等支柱集群产业实际,修订发布《普宁市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助力该市企事业单位实现科学精准引才;健全高层次人才集聚政策机制,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高层次人才的意见(试行)》及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重点企业、产业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推动高层次人才柔性集聚,鼓励企业以开展讲学培训、课题研究、挂职兼职、技术攻关、顾问咨询等形式,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普宁创新创业……普宁市“一揽子”人才政策出台后,柔性引进的人才最高能获得24万元的差旅费补贴和生活补贴,有效推动产业高层次人才实现柔性集聚,助力破解产业高端人才匮乏、产业领军人才少的发展窘境。


  “人才+平台”精准对接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一听到有专家来人才驿站培训讲解青梅的种植技术,我立马就报名来参加培训了。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过去一年青梅的种植难度有所提升,带来了新的考验,这次刚好能来请教一下种植和加工等方面的问题,摸索下新路子。”趁着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到高埔镇人才驿站开展“青梅产业专题培训班”的契机,青梅种植户老温苦恼已久的技术问题也终于找到人解答。


  这是普宁市建好用好人才驿站,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阶段来,普宁市稳步推进1个县级和10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建设运营工作,将人才驿站打造成协助开展柔性引才、培养本土人才、推动人才资源聚集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普宁市各级人才驿站立足“百千万工程”实际,柔性靶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一线,通过“专家请进门”“培训进地头”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宣讲、实地调研等各类人才活动253场次,参与人数达1.7万多人次,切实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提供智库支持,实现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人才+产业”同频共振


  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格局


  作为普宁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秉持“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发展理念,柔性引进中山大学彭宣宪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组建起一支52人的高学历研发队伍,先后设立了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博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实现了12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2023年该企业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作为一家橡胶材料的高新技术产业,广东京汕密封件有限公司以深入实施“扬帆计划”为契机,强化与高校院所人才的交流合作,柔性引进华南理工大学以赖学军教授、陈中华教授为首的高性能特种橡胶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有力地推动产学研实现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高校院所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扬帆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在汽车用高性能特种橡胶密封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共申请1件发明专利和1件新型实用专利。


  一位专家教授,带来的往往是一个团队,驱动的却是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普宁市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主动对接高端团队和精英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柔性引才效率,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在普宁市建立培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新学徒制等人才项目,打造双向“人才飞地”,构建起高效开放、联系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截至目前,普宁市共有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家博士工作站,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企业技术中心,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业孵化基地,1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