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明日小暑 中医提醒:养生勿忘养心神祛暑湿
发布时间: 2024-07-0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池 妍



  明日,我们迎来小暑节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暑”即热,小暑表示已经进入夏季较炎热的阶段了,我们俗称的“桑拿天”已经正式降临了。对此,中医提醒,小暑以后,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出现不适,想要平安度过“小暑+三伏天”,勿忘养心神、祛暑湿。


  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平心静气、注意休息以养心。”市中医院内五科副主任郭壁周介绍,中医有“夏季需养心”的说法,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手心热,爱犯困,少精神等等,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做好“养心”。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民间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小暑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


  郭壁周说,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而汗为心之液,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夏季昼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少,适当午睡是对精力和体力的补充。建议23点前入睡,晨练不要太早,以免影响休息。同时,也要注意午休,半小时左右即可,保持精力充沛。


  对于体虚、睡眠不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应该格外注意给自己创造一个休息的环境,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避免贪凉以养阳


  开空调、吹电风扇、游泳、冲凉水澡、喝冷饮、吃雪糕都是常用的防暑降温措施。《黄帝内经》有“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的说法,此时人体汗孔开张,容易受空调冷气的侵袭,引起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对此,郭壁周建议,要做到衣着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同时要尽量避免用冷水冲澡,以免耗伤阳气造成疾病隐患。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人体经脉气血最充盛的时候,但此时旺盛的阳气布散于体表,内脏阳气反而较为薄弱。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在此时,可以通过三伏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经脉,扶阳固本,来达到强体防病的目的。


  有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饮食适宜以养脾


  “小暑时节,气候潮湿,湿邪易犯脾,既要注意清热祛暑,也要注意健脾化湿。”郭壁周表示,小暑时节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湿气重,更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合的症状,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他提醒,养脾的要点除了要避免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外,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也是需注意的要点。饮食上可多选用,比如薏苡仁、百合、莲子、莲藕、木耳、山药、扁豆、土茯苓等清热利水、健脾祛湿的食材。脾主四肢,多做肢体运动锻炼可强健脾胃,其中足三里穴(双腿外膝眼下方三寸处)是胃经的合穴,经常点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作用。


  小暑养生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就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以免损伤阳气。炎热的暑天,喝冰镇饮料、吃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为此时吃冷饮,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