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榕城盆景技艺:匠心妙手浓缩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发布时间: 2024-07-0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85)

水旱盆景。资料图片

树桩盆景。资料图片

榕城盆景技艺传承基地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榕艺园。郑楚藩 摄

记者采访吴锦鹏(左)。阿 龙 摄

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在榕城区进贤书院举办的“古城艺韵”盆景艺术精品展。资料图片

吴锦鹏在修剪盆景。郑楚藩 摄



  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以植物、山石等为材料,经过园艺栽培和艺术创作,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出各种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雅致的审美意境,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榕城盆景技艺是我市榕城区民间一项特色手工技艺,其分布以榕城区为中心,辐射揭东、揭西等周边县区,是精致、浓缩、富有欣赏性的微型园林艺术,2013年11月入选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孟夏,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位于榕城区东湖公园的榕艺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榕城盆景技艺”传承基地),探访这项非遗文化项目的“前世今生”,领略山水景观“汇于一盆”的独特韵味。


  渊源:肇于宋代,兴于当代


  榕城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肇于宋代,发展于明清,繁荣于当代。据《揭阳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吴复古(远游先生)即有玩石喜好。宋神宗时,潮州知府、江西庐陵人彭延年在海阳县浦口村(今榕城区梅云街道厚洋村)买地1万平方米,建造粤东第一座私家园林——彭园。明嘉靖年间,城东筑有见山亭。清乾隆至同治年间,榕城有絜园、绕绿书庄等著名园林。民国期间有名闻潮汕的菽园、榕石园、中山公园等颇具规模的园林。


  随着园林艺术的繁荣,榕城盆景艺术脱胎而出,彼时,工匠用植物、山石及其他构件为材料,运用娴熟而精妙的手法,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形象地浓缩为一种造型艺术,方寸之间将崇山峻岭、浩渺江河等“纳于一盆”,成为精致、浓缩、富有欣赏性的盆景艺术,有“缩小的园林艺术”之誉,富有浓郁的艺术情趣。


  历史的传承,风气之影响,造就了揭阳许多园林名家和能工巧匠,宋有吴复古、彭延年,清有张薰、丁日昌,民国有姚梓芳、吴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传承者众多,涌现了诸如魏蔚侯、李腾驹、陈英亮、王云昌、吴锦鹏等盆景工匠,他们在树桩盆景、石桩盆景的培育、修剪、造型、设计、摆设和制作上注入了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艺术手法,创作的盆景深得人们喜爱,独特的风格也体现了揭阳人的审美和艺术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阳不少机关单位、厂场竞造花圃假山,以美化环境,盆景随之繁荣发展。而今,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精美的盆景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或在私人家宅中营建庭院式小园林,或于家中置清供盆景、栽花植蔓,成为点缀家居环境的一种艺术形态。


  种类:两大类别,各有千秋


  盆景技艺是一种传统的人工置景手段,它将植物、奇石等种植和布置于盆内,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浓缩自然美景的一种艺术陈设品,该艺术形式综合了园艺、奇石和美石鉴赏、雕塑造型等众多工艺技巧,成为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作。


  榕城盆景艺术主要有树桩盆景和石桩盆景两大类,虽形态特色有所不同,但同样诗意盎然,韵味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树桩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郁森林景象。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形式各异,主要有古干式、斜干式、卧干式、临水式、悬崖式、曲干式、连根式、合栽式、提根式、垂枝式、附石式、枯峰式等。


  石桩盆景以各种自然山石为主体材料,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翠峦碧涧等各种景象,其中以水冲石为代表,植以树桩、花草,俨然一幅风景画。石桩盆景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峰式、偏重式、开合式、峡谷式、倾斜式、悬崖式、散置式、群峰式等。


  工艺:工序繁复,耗时冗长


  盆景造型,需要根据盆景植物品种、生长习性、器皿大小等进行合理配置,同时结合主题和情境进行构思设计,通过修剪植物的树枝和调整植物的高低,才能打造出所需要的造型,保证盆景栩栩如生。因而需要盆景制作师具备专业农林知识,熟悉各种植物的习性和生长过程,才能对植物进行修剪嫁接,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从而达到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绝妙艺术效果。


  榕城盆景技艺制作工序具体分为五道。首先,选料要根据树胚和石胚形态先进行缩影构图。其次打坯,树桩先修整根板去除多余部分,截干定型;石桩按照石料的质地、型状、色彩、经过切截、雕凿、拼接等加工,并按照意境定型。榕城盆景多采用潮汕腊石、英石、太湖石等,要求色彩纹理基本一致。之后培育,树桩盆景要求严谨,需选取合适土料,用催根剂等进行杀菌,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再进行修剪定枝,以树桩的形态按构图进行定型修剪,在培育树桩的过程中以截干蓄枝技艺多次进行修剪,以达到枝干比例匀称、曲折苍劲。最后,将树桩和石桩植入盆中,根据意境按比例配以古桥、亭榭、桥梁、人物、小船等进行造境。


  经过这样巧妙构思,细心雕琢,精细养护之后,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创作呈现出一副充满意境的生动立体图画,在尺寸之间,尽显丘壑,让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田野山水的胜景。


  发展:入选非遗,师法自然


  由于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从传统上来说,我国的盆景艺术主要有五大流派:岭南派,特点是苍劲自然;川派,特点是虬曲多姿;苏派,特点是清秀古雅;扬派,特点是严整庄重;海派,特点是明快流畅。


  榕城盆景艺术作为岭南派的典型代表,也形成了自然、雄浑、苍劲、飘逸的风格,于2013年11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榕城盆景技艺”传承基地榕艺园,我们见到了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吴锦鹏,聆听他几十年来用心传承岭南盆景文化的故事。


  在榕艺园里,记者看到了一株株姿态各异的盆景,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苍劲有力,有的柔美飘逸,它们或直立挺拔,或曲折盘旋,或斜伸而出,或垂挂而下,每一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而一旁的吴锦鹏正像哺育小孩子一样精心打理这些盆里的植物。


  今年67岁的吴锦鹏已经接触盆景艺术45年,他告诉记者,1979年,正值年轻的他在家里人日常莳花弄草的影响下对园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了解到盆景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便趁着外出工作的机会到福建、浙江等地拜访当地的盆景大师,学习盆景培育、修剪技术。


  1989年,迈入而立之年的吴锦鹏越发喜爱盆景,就大胆承包土地用以栽培树木,准备在盆景艺术方面干出一番事业。


  可刚刚涉足盆景世界,就让吴锦鹏尝了不少苦头。“盆景艺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在日常栽培、修剪、除虫、下肥等方面都要下功夫,一开始我经常会把树胚种死,不仅损失投资,还会被周边村民耻笑,认为我用好好的土地种植没有实用价值的木头,实属浪费。”回忆起当年刚从事盆景艺术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质疑,吴锦鹏十分唏嘘,不过生性倔强的他不甘服输,树胚不断夭折的打击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越挫越勇,更加用心投入到盆景技艺的钻研之中。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在几年后吴锦鹏卖出了一盆售价为20多万元的盆景,大家才真正看到盆景艺术的前途无量。


  在40多年盆景艺术创作过程中,吴锦鹏始终坚持以取于自然而胜于自然为艺术法则,并按榕城盆景技艺及岭南“截干蓄枝”手法,反复修剪培养成型,创作出一组组玲珑有趣、意味深远的盆景作品,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大赛中屡获佳绩,并于2014年荣获广东省非遗项目榕城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08年被评为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家,2023年被评为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


  传承:守正创新,推广普及


  多年来,在揭阳市榕城区盆景根雕作者协会以及各位揭阳盆景工匠的不断革新尝试,榕城盆景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在省内及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到省内外盆景界一致好评,在各大盆景大展、大赛中均取得不菲的成绩,收获各种奖项。


  为了让榕城盆景的技艺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揭阳市榕城区盆景根雕作者协会不定时举办“盆景技艺”展览活动,不仅展示了盆景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盆景艺术领域,激发对盆景制作的浓厚兴趣。同时,全面展开“盆景技艺(榕城盆景技艺)”项目普查,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建立资料库,并组织部分有盆景文化知识、喜爱盆景技艺的年轻人参与盆景传承队伍,不定期学习盆景技艺,共同普及推广传承盆景艺术。此外,在积极组织各类普及推广盆景活动、拓展传承人群的同时,我市盆景工匠大师也注重教徒传艺,希望通过不断地宣传传播,能够吸引到越来越多群体关注盆景艺术。


  吴锦鹏表示,盆景艺术将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树名木浓缩于咫尺盆盎中,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自然山水胜景之美,较之其他艺术,它所透露出来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令人心驰神往,也承载着源自于盆景工匠心底深处那份对美好自然山水和花草树木的欢喜之情。不过由于盆景艺术的独特性,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养护,花费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菲,能够坚持者较少,从长远来看,仍存在着人才断档、盆景作品存放空间欠缺等问题。


  因此,吴锦鹏希望接下来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落实盆景技艺传承基地的配套完善,设立“盆景技艺”展览厅用以长期展示盆景作品,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度,同时建立“盆景技艺”基金,多方募集资金,确保榕城盆景技艺这一省级非遗的有效传承和长远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略带有揭阳特色的盆景技艺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