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商会探望受助人员邱某。通讯员 摄
为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6·19”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据了解,今年开放日的主题是“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在活动当天,该站将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彩页、设置有奖问答互动环节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救助政策,讲解救助程序与救助渠道。此外,市救助管理站还成立救助宣传小组,当天前往市区公园、繁华街道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进行流动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传递救助工作的正能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站聚焦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积极主动挖掘资源,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深化部门联动协作,从源头上解决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问题,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
通过外地商会帮流浪人员重回故土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口音难辨、心结难解、家属难寻,一直以来都是救助寻亲工作的难点、堵点。市救助管理站主动对接江西、安徽等在揭外省商会,搭建“救助管理机构+外地商会”救助寻亲“新平台”,运用“老乡见老乡、老乡帮老乡”的故乡情结与优势资源,有效延伸救助触角。
2023年11月,市救助管理站借助江西商会的力量,通过整合碎片化信息,帮助在揭流浪20年、身患多病且无法查明身份的江西籍老人邱某在原籍地核查到原始户籍档案,并利用商会的影响力做通其离散多年、不愿相认家人的思想工作,让其重回故土、得享天伦;今年1月,通过安徽商会以“乡音乡情”化解“老乡心结”,帮助在揭流浪拾荒多年、身患重病仍不愿接受救助的安徽籍陈某,解决救助医治、寻亲送返难题。
联合慈善总会帮患有精神障碍流浪人员住院治疗
针对流浪个体救助需求的复杂性、多元性问题,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救助+慈善”新模式,联合社会慈善资源拓宽救助载体,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构建综合救助格局,有效提升了救助工作的灵活性、精准性和及时性。
市揭东区锡场镇林某就是一个例子。据了解,林某因无家人照料长期在街面流浪,患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镇村申办救助,多次被送返又反复流浪。去年12月,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将林某送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同时敦促属地镇政府为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彻底解决其反复流浪的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林某住院治疗资金缺口问题,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市慈善总会筹集慈善资金进行帮扶,确保林某就医问题得到落实。
与多部门联动为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安家落户”
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取得合法的身份,因而不能办理医保、享受救助,成为游离在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黑户”。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严格落实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新政策文件要求,经与公安部门、福利机构联动协作,打通落户安置堵点,集中破解存量滞留人员的“疑难杂症”。截至目前,共为61名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让他们顺利在揭阳“安家落户”,将这一弱势群体纳入民生保障网。此外,通过进行DNA数据采集,解开身份信息“密码”,为处于失联状态的流浪乞讨人员与家人团聚奠定基础。
流浪乞讨人员居无定所、身处困境,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扶。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倡导、鼓励并支持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更多的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共同携起手来,让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能得到及时的关心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