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省级非遗“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第七届民俗文化节开幕
发布时间: 2024-06-07 来源: 潮州日报 作者: 丁玫 黄春生

  


  ▲旱龙巡游。


  ▲旱龙从城隍庙开始出游。


  ▲村民观看摄影展。


  ▲巡游锣鼓队。


  制作师傅为旱龙做最后完善。


  开幕式上的大锣鼓表演。


  “张果老活到十万八千九,唔北看见龙船街上走。”这一潮汕俗语,讲的正是饶平县所城镇与众不同的纪念屈原民俗活动——端午节“游旱龙”。


  6月6日,所城镇大城所东门人头攒动,省级非遗“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第七届民俗文化节暨“文旅大城所,奋力百千万”主题摄影展活动在这里开幕。村民、游客、摄影爱好者们欢聚于此,共同感受民俗活动“游旱龙”的独特魅力,欣赏“百千万工程”优秀摄影作品。


  当天下午1时,“游旱龙”还没开始,大城所的城隍庙前已挤满了前来观赏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一阵喜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后,几名村民从庙中抬出一条由纸糊成的“粉龙”,青壮年身着戏服,扮成明清时期大城守御千户所驻军的模样,开启巡游活动。巡游队伍绕着大城所穿街走巷,所到之处,村民诚心祈福,夹道欢迎。


  “游旱龙”民俗活动在每年端午节前后连续六天举行,当地依次巡游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沿着不同的路线展示,带着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游遍大城所的“三街六巷”,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非遗文化,为大家献上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关于大城所“游旱龙”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东里志》:“五月五日端午……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演戏竟日。”据了解,当年的大城所是海防城堡,承担抗击倭寇,防治海贼,保家卫国的重要军事任务,四周没有溪河水域,“游旱龙”便成为所内军民每年端午节祈求平安的独特文化表现。自明清到现在,“游旱龙”已渗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习俗,既具有潮州工艺、潮州音乐、潮州刺绣、潮州木雕等本地文化元素,又有客家文化、中原文化、闽粤海洋文化等特征。


  “游旱龙”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于2015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一条工序繁琐的旱龙舟,都离不开手艺人的巧手制作。当天出游的粉色旱龙舟,便是出自今年50多岁的村民杨镇荣之手。杨镇荣制作龙舟至今已有十多年。杨镇荣说,一条旱龙要用六七天时间制作,要经过选竹、搭骨架、绑龙身、垫底纸、糊色纸、绑龙头等多道工序。杨镇荣制作龙舟时,他的孙子也在旁认真观看,他希望孩子耳濡目染,能对这项文化增加兴趣。


  近年来,所城镇连续举办省级非遗“大城所端午节游早龙”民俗文化活动,大城所国家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游客们增加更多“沉浸式”体验,也让老民俗焕发新活力。


  大城所“游旱龙”非遗的厚重底蕴,所城人民勤劳奋斗建设和美家园、绿美生态的生动场景,所城镇党委政府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在大城所古城墙边上的“文旅大城所,奋力百千万”主题摄影展上,广大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镜头呈现所城之美,与大家共品一场光与影的艺术。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