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乐韵流香气 乡情醉管弦
发布时间: 2024-06-0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杨桂青 蔡烨华 李维照 林碧鸿

  


  细腻典雅、瑰丽多变的潮州音乐和粗犷雄浑、古朴大方的广东汉乐,各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揭阳古城世代流传。数百年来弦歌不辍的潮乐汉调,不仅是优美的精神娱乐和心灵陶冶,也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载体,更是联结海内外潮人乡愁记忆的精神纽带……


  潮州音乐  唐宋遗音  华夏正声


  榕树下潮乐袅袅。


  潮州音乐作为一种地方音乐,在揭阳是最具普及意义的民间艺术,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栖街边厝角,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是书香子弟还是庄户人家都可同台演奏。夏季的傍晚,池塘边、榕树下,拉弦诗、听弦诗的情景是一幅极具潮汕风情的民俗画卷。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演奏乐曲的总称,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其影响辐射闽南、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上潮人聚居的地方。潮州音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美誉。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明末清初,随着全国西秦、外江、正字、弋阳、昆腔诸多剧种及民间音乐传入潮汕地区,大量的戏曲曲牌、吹奏乐牌子曲、锣鼓乐曲、各种乐器及其演奏方法、程式、组合形式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潮州音乐,从而形成了这一兼容并蓄的、别具特色的地方音乐。


  潮州音乐内涵丰富、品种多样、曲目繁多。根据乐器组合和演奏形式、演奏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潮州音乐现存曲目有700余首之多,表现题材有历史故事、自然小景、人情感悟等,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的趣味,又能演绎出气壮山河的史诗,被誉为“东方交响乐”。


  古朴典雅、优美抒情、细腻婉转是潮州音乐的主要特点。二四谱作为潮州音乐独有而又最古老的谱式,在其独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灵活变化体现了独特的韵味,同时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多种调式以及演奏上强调充分发挥作韵和即兴加花两种技法。潮州音乐使用的乐器也颇具地方特色,常用的乐器约有20余种,演奏时以二弦作为领奏。二弦状似胡琴,用紫檀木制成啤酒杯般大小的音箱,蒙上蟒蛇皮,拉弓演奏时,乐声紧、密、尖,如掷金石,如鸣秋虫,又似咬字准确的演员腔调,故而得名。打击乐器方面,大鼓、深波(一种锣)、苏锣都是各擅胜场,为外地乐器所无。


  潮州音乐在揭阳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乾隆年间刘业勤所编的《揭阳县志》就有“……人习礼仪,穷乡隘巷,弦歌之声相闻……”的记载。尽管时光流逝,但潮州音乐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是揭阳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文艺形式,也是城乡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并随着揭阳人海外拓展的脚步漂洋过海,奏响在异国他乡,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和族群精神,成为联结海内外乡亲的纽带和桥梁。


  广东汉乐  中州古调  宫廷音乐


  古戏台上汉韵悠悠。


  揭阳传统乐器(部分)。


  在揭阳,最深入人心的民间音乐当然是潮州音乐,但广东汉乐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它也如潮州音乐一般雅俗共处,俗可入乡村闲间农舍,雅可登文人学士书斋厅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广东汉乐也称“外江乐”“中州古调”“汉调音乐”“国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等,是中州音乐和潮汕民间音乐经过长期的结合,在原中州音乐的二黄、西皮、大板等板式的基础上,吸收潮乐、庙堂音乐、昆曲、椰子曲的优点,形成独特且具有地方色彩的一种民间音乐。


  调查研究发现,汉乐从湖北逐步流入粤东、闽西、赣南及东南亚。而汉乐流入广东首于普宁后转潮州、汕头,最后落脚在兴梅一带。据载,清嘉庆年间,湖北汉剧戏班入粤,直入普宁县城洪阳(普宁县城当时的经济比较发达,祭祀、庙会、游神都要演戏),并长期驻扎下来。清嘉庆五年,普宁县城“外江乐”乐馆便已形成。


  时至18世纪中期,普宁人方耀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他所带领的兵将有很多是“中州人”,他驻扎普宁时麾下士兵也能唱汉曲、奏汉乐,那时普宁汉乐汉曲成风,家喻户晓。普宁富户创办了“新顺兴”“宝正兴”“一枝春”“荣天采”等外江班,方耀的夫人林和璧也办起了“梅顺兴”和“新福顺”两台戏班,既可供军士娱乐,也可在各地演出增加经济收入。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普宁的汉乐队伍多达十几支,“外江戏”达六班,其中“曲鸣裘”“外江乐社”“钧天乐”“儒乐社”等民间汉乐社最有名气。


  广东汉乐可分为“儒乐”“中军班”“外江弦”三大类。儒乐为过去文人雅士所偏好的一种室内音乐,演奏以丝弦乐器为主,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中军班又称八音,包含戏曲吹唱(皮黄戏、小调戏)、大调吹奏、小调吹奏、祭礼音乐、喜庆音乐等,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奏曲牌音乐,配以大鼓、苏锣、大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等打击乐器。外江弦是潮汕人针对“儒乐”而起的独特称谓,指该音乐形式是从长江以外地区进入潮汕,以示与潮州音乐的区别,演奏时以头弦领奏,扬琴为定音,配以椰弦、二胡、笛子、洞箫、三弦、琵琶、古筝等。


  汉调幽雅、古朴大方、气势雄浑是广东汉乐的主要特点。其“音律”保留了中国古代民间的雅乐音阶,特点为“七律制”音阶,有很大的游移性,其中“4”(fa)、“7”(xi)两音最为突出,游移性最强。汉乐乐器除以苏锣作为主要的打击乐器,没有潮乐的深波外,基本与潮州音乐相同,但在演绎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汉乐演奏时的“首席”乐器是头弦,俗称“吊圭子”,是一种弓弦乐器,琴筒和琴身为木制或竹制,张挂2条丝弦或钢弦,声音高亢激昂。


  潮韵汉调数百年,浓浓乡情醉心间。无论走到哪里,唤醒家乡记忆的,不仅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还有一段久违的旋律、一串熟悉的音符,勾起如潮般的乡愁,牵引着人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族群精神。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