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对那些不论这那、不管环境怎样、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的情形,都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说,三七二十一不过是乘法的计算口诀,可是人们为什么不说三六一十八或其它的数字,而专说三七二十一呢?
原来,这句俗语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有关。战国时期,各国争战不止。通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盛起来。关东六国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于是决定联合起来抗秦。然而,由于各国的利害冲突及秦国的干扰,这种联合极不稳定。当时,洛阳人苏秦为了联合抗秦,到处游说。一次,苏秦来到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当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对他说,齐国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兵精粮足,足可与秦国抗争。他还以齐国都城临淄为例说,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人家,每户总不会少于三个男子吧,这样三七就是二十一万人。倘若征兵,用不着再往别处去,只临淄一个城中就可征兵二十一万,抗秦绰绰有余了。
很显然,苏秦的这种算法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且不说不可能每户都一定有三个能够从军打仗的男子,即使有男子,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就算有,如果身强力壮的男子都打仗去了,后方没有劳力从事生产,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