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基本上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甚至有一些以前家长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孩子们也很容易就能得到,更没有“缺衣少食”的经历,这也导致了一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不懂得珍惜。有一些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随意浪费粮食和“破坏”、丢弃玩具等物品,令家长们很心疼。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珍惜,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不易,认识劳动生产过程,感受身边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和物品,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所有吃的、用的东西都是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林洁松 摄
孩子不懂珍惜,浪费现象严重
“我女儿今年10岁,浪费粮食的现象很严重,女儿平时吃苹果时,经常是才吃了一半就顺手把剩下的扔进垃圾桶;早上喝粥时常常只吃碗里的肉或鸡蛋,粥胡乱吃几口就不吃了,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竟偷偷地把粥倒到垃圾桶里;有一次,女儿说要吃鸡腿,我特地给她做了两个,然而她咬了几口,就说饱了,直接把鸡腿扔掉,这令我感到很无奈。”在市区一事业单位上班的谢女士对女儿的浪费行为越来越不满,她说,女儿以前也有这些行为,但她以为是孩子胃口小,很正常,现在女儿渐渐大了,还一直这样,她意识到这是一种很浪费的行为,必须纠正,但她却不懂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女儿纠正这个不好的习惯。
家住揭东曲溪的江先生也为儿子不懂珍惜东西而烦恼,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看汽车类动画片,还疯狂迷恋各种机车玩具。于是我就给孩子买了不少的汽车、公交车、警车、飞机、高铁、推土机、挖掘机、轨道车等机车玩具。我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要上班,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他,就给他多买点机车玩具。结果孩子刚开始是很喜欢,对这些机车玩具东摸摸西摸摸、又拆又装的,但是没过几天他就玩腻了,对这些机车玩具拆了就不装了,甚至是想摔就摔,毫不珍惜。有一次,在超市里,儿子看到发光的皮球很想要,我痛快地买了下来,没想到儿子拿回家以后就玩了两下,又不喜欢了。”江先生无奈地说,由于儿子不懂得珍惜东西,造成他家里有很多的“一次性玩具”,这太浪费了,但他却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才能帮助儿子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
陈洁婷指出,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其实,家长这种做法,会令孩子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当然,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自然就不会珍惜了。
细心观察孩子,了解浪费原因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为什么会不懂得珍惜呢?对此,陈洁婷认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注意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浪费的原因。
一是观察孩子在破坏物品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是开心还是愤怒?孩子是什么都破坏呢,还是有选择的?家长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状态判断孩子是仅把物品当成玩具来玩耍,还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再与孩子进行相应的沟通,了解孩子存在浪费行为的原因。
二是观察孩子是否是通过一些行为找到答案,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破坏”是孩子的一种实践过程,比如通过摔东西获知实践的结果。如果重复破坏、扔东西等行为带给孩子的兴奋感,可能是身边人惊讶的反应引起的,或者是孩子发现自己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获得身边人的关注。
三是观察孩子身边的同学、朋友有没有类似随意浪费的行为。如果有,要确认孩子是不是在模仿,家长这时先别给孩子扣上“不珍惜东西”“破坏东西”等帽子,更别责骂孩子,而是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对待一样东西很爱惜的例子,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不过是有区别地对待物品。家长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可以用别的行为替代之前的破坏行为。
陈洁婷指出,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做事少闻少问少管,孩子正确的行为缺乏鼓励强化,错误的行为也没有及时、坚决阻止,久而久之,问题就变得愈加突出,孩子不但好习惯没有形成,反而形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后再也很难改正。因此,家长要注意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浪费的原因,及时、耐心地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教会孩子珍惜
对于孩子不懂得珍惜、经常随意浪费东西,家长该怎么办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珍惜时间,学习或做事时经常会磨磨蹭蹭。这时家长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尝到磨蹭的后果,比如上学迟到了老师会惩罚、晚到的话可能某个餐厅或乐园已经关闭等,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磨蹭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才会自觉地追赶时间、珍惜时间,从而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这对孩子一生都有深远影响。
二、不要对孩子轻易满足、百般迁就。孩子想要玩具、零食,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如果任何要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觉得得到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懂得体贴他人的性格,当成为习惯之后,哪怕孩子长大后也依然很难改过来。
三、慎重答应孩子提出的附带条件。为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学习、洗碗、打扫卫生等。孩子这时如果会借机提出一些附带条件,如“妈妈你要答应我,我吃完这碗饭你明天一定要给我买一个玩具”“爸爸你要答应我,我写完这些作业你要奖励我一些零花钱”等,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习惯性提出附带条件,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条件一定要拒绝,并耐心说明原因,让孩子明辨是非,并自觉改正错误。
四、不要动辄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在家庭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或隔代亲家庭中,全家人都把孩子当成宝,都围着孩子转。这时家长一定不要动辄就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比如所有的好东西都先给孩子吃或只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喜欢的东西只给他一个人玩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习惯了这就是应该的,容易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也就更不懂得珍惜了。
五、对孩子不要过分关注。有的家长在生活中做决策时经常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长远这是对的,但是关注点不能永远只在孩子身上,至少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关注点全在他身上。因为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对享受到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应当,不会珍惜。另一种情况则是可能让孩子承担过于关注的压力,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如果家长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孩子也会像家长那样,什么都无所谓,不懂得珍惜。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要勤俭节约、爱护物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就会以家长为榜样懂得珍惜。
七、教育孩子学会珍惜物品。有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所有吃的、用的东西都是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在食物方面,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吃多少拿多少的习惯,因为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让孩子随便吃,对孩子吃不下的,自己帮忙吃掉,觉得这样就不算浪费,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形成“自己吃不完的,家长也会吃”的错误观念,这不仅会令孩子不懂得珍惜食物,还会养成不关心家长的习惯。在物品方面,无论是家长买的还是别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在把东西交到孩子手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要好好珍惜,如果因为他的疏忽损坏了,家长不但不会重新买给他,而且还会处罚他。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疏忽或有意损坏物品,家长就要坚持原则和约定,对孩子进行强调过的惩罚,并不再提供给他相关物品,或者要求他通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赔偿。这样,孩子才会珍惜所拥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