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67)
旧寨村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旧寨村鸟瞰。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旧寨陈氏家庙。
旧寨水乡风光。阿 龙 摄
旧寨村文化活动中心。
旧寨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旧寨村委会。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4.71千米,到达望江北路仙彭路口,沿仙彭路北行2.48千米,转进贤门大道东行570米,转西洋路北行1.4千米,就来到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境内。2024年初,记者一行走进旧寨村,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60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榕东境内的第8村。
旧寨村位于榕东街道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与溪南街道乌石村、西寨村接壤,南邻东南村,西接南厝村,西北与凤鸣社区汇金新城小区接壤,北临北河,与揭东区曲溪街道城西社区、缶灶村隔河相望。占地面积约700亩,总人口2863人,采取一村一经联社制。
渊源:莆田州官,落籍创村
旧寨,古称古家洋,建于北宋末年,旧寨全村都是陈氏族人聚居。始祖陈泰初是福建路兴化军莆田涵头村(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任潮州通判,退休后看中旧寨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选择留在这里落籍创村。陈氏后代繁衍生息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旧寨是周围一带创村最早的,是潮汕陈氏有庆堂发祥地,曾用名“古家洋”,现已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
陈泰初去世后,葬于黄岐山油麻埔。1992年,潮汕陈氏后人重修墓穴,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保留原来的宋墓形制,增筑有碑亭等建筑物。1996年,这口宋墓被列为揭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为了纪念始祖泰初公,陈氏子孙合力营建陈氏家庙,取堂号“有庆”。据榕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孙逊高介绍,陈氏家庙所在地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地人称之为“印菜地”(空心菜),由于空心菜生长速度特别快,因此旧寨本村的人口虽然只有2000多人,但从旧寨分支出去的各个村,繁衍却十分迅猛,人口众多。据潮汕陈氏有庆堂宗亲会会长陈楚强介绍,由旧寨分支出去的乡村约有190多个,海内外总人口150万左右。
纽带:家庙作桥,敦睦乡谊
陈氏家庙地处粤东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面朝黄岐山,滨临南海,家庙坐东朝西,面阔12.3米,进深25.6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陈氏家庙历代屡经修建,现状保存着明代建筑风格。庙内建筑及饰件石雕、木雕、灰塑、彩绘等绝大多数为明末清初遗物,是揭阳明末清初家庙建筑结构比较完整的一座。家庙由照壁、前厅、两廊、拜亭、后厅及左巷厢房、后花园等构成。家庙前设三幅式麒麟照壁,祠堂前照壁为三幅式结构嵌瓷壁画,有较高艺术价值。前厅大门上方陈氏家庙阳刻石匾,双抱印拜亭,后厅有庆堂采用“三载五木瓜十二块坯”梁架延伸前廊轩,再延续到拜亭,构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后厅,显得大方、典雅、秀气,集房面承重之艺术于一体,别有一格。整座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为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家庙内梁架、瓜柱、驼墩、脊饰等建筑构件及饰件中的木雕、石雕、嵌瓷、彩绘等集潮汕民间建筑传统工艺于一体,技法精湛。
该家庙是聚会、议事、祭祀等的场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突出的建筑艺术价值,2019年4月,旧寨陈氏家庙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家庙作为陈氏有庆堂150多万族人的精神家园,历朝历代的族人都对古村和家庙倍加珍惜保护,代代传承。
陈氏家庙作为潮汕地区的重要古建筑,自1992年揭阳建市后,其保护管理工作即被纳入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2007年12月27日被公布为揭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完善文物管理“四有”工作,成立“潮汕陈氏有庆堂文物保护理事会”,选聘8名热心保护工作的退休干部、人员进行日常保护和管理,制订保护管理规章制度,自筹经费对部分建筑单体进行抢救性修缮,组织开展多项传统民俗活动,积极配合村政申报“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的工作。陈氏家庙自管理机构设立以来,状态良好,有效保障了文物古建筑及重要历史遗存的安全。
经脉:兴旺发达,钱藏涂库
行走在旧寨宽阔的寨前埕,这里有另一处久负盛名的古建筑,当地人称之为“七间过”。这座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传统民间建筑,据说是陈氏有庆堂老四房所建,整座只在中间开一厅门,门匾书“颍川旧家”,表示纪念先祖,不忘故地。
颍川旧家为四进三天井建筑格局,一门、四进、三天井,总建筑面积是3212平方米,主座包括厅和门楼有40间,总共70间,村民表示在附近还没见过一座厝规模这么大的。
旧寨古村属“牛地”,而这座颍川旧家就建在“牛”的后腿上,后腿是牛身上最肥美最有肉的地方,因此这一房头的人自从这座房子建成后,更加兴旺发达。以前有“四房阿嫲不识牛”的说法,是形容老四房钱很多、很富有的意思。
老四房的富有,直接体现在他们还在“七间过”的后面建了一座“涂库”。这是潮汕地区现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古代“涂库”,据说这是老四房存放钱粮的地方,由五间比周边普通房屋高出一倍的“楼房”相连成一围院而成,面积有近300平方米。“涂库”不但“鹤立鸡群”,还拥有款式多变的石制窗户,雕刻考究的门楼屋脊,无不体现着这座建筑的独特与显要。至于把这种建筑称为“涂库”,主要是因为它是钱库,为了掩人耳目才叫“涂库”。藏银粮的地方,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墙体和石门框坚固厚实,石门框有特别防盗装置,具有很强的防偷防盗功能。
沿革:小村千年,建制五秩
北宋陈氏始祖陈泰初落籍时,旧寨一带为海阳县永宁乡渔湖都辖域,时有许姓聚居,称许厝洋,陈氏定居于其附近古家洋。南宋绍兴八年(1138),揭阳县复置,渔湖都划入揭阳县。许厝洋和古家洋仍为渔湖都管辖,然许厝洋村落为时人熟知,至清乾隆年间编修《揭阳县志》时,渔湖都图和村名表,仅有许厝洋,并注“距县十二里”,与“平沟”村落所注距离相同。这说明,至清代中前期,古家洋仍被视为许厝洋附属的小村落,没有出现于图和村名表上。
清代中期后,陈氏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氏则相应滞后,最终迁往他乡发展。至今,在旧寨村中留下了许厝巷地名和遗址。
而由古家洋迁到他乡发展的陈氏村落,却是越来越多,至清代已达百村之多,这些陈氏族人在返回古家洋祭祖时,都称自己是由这里的旧寨迁出去的陈氏后人,旧寨的名字逐渐取代了古家洋,成为潮汕有庆堂后人对祖辈居住地的称谓。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旧寨划为渔梅段所辖村落。民国二十一年(1932),原渔湖、官溪两都范围合置为揭阳县第七区,下辖18乡,旧寨属渔梅乡,为其所辖13甲之一。民国二十八年(1939),原渔湖都范围7乡重新调整为5乡,旧寨隶属渔西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渔湖区,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旧寨与附近的东南、彭沟黄、彭沟郑、王厝、南厝、彭沟林、高厝共8村,合置为北联村,村政府(其时称谓)驻东南村。1952年,12村改建为15个小乡,北联村以两个较大聚落名字彭沟、南厝的首字改称为彭南小乡,小乡政府仍驻东南村。
1955年冬,渔湖区设5个中乡,彭南小乡为梅联中乡所辖。1957年1月,渔湖区5个中乡合并为2个大乡,彭南小乡隶属梅联大乡。同年9月,梅联大乡与渔江大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下辖13个高级农业社,旧寨隶属彭南高级农业社。12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渔湖公社,13个高级农业社改称管理区,旧寨仍属彭南管理区。1959年3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旧寨属彭南大队。1972年5月,渔湖公社将彭南大队析为彭南、南厝、旧寨3个大队,旧寨第一次正式独立建制为行政村(大队)。
1984年,随着公社改置为区、大队改置为乡,旧寨和南厝两个大队与彭南大队重新合并为彭南乡,乡政府驻彭沟黄村。旧寨恢复为自然村建制。尔后,彭南历经村公所、村委会建制,旧寨为其所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4年5月9日,揭阳市政府批准将渔湖镇彭南村划归榕东街道管辖。当月,榕东街道办事处撤销彭南行政村,将其所辖8个自然村重新设置为5个行政村:旧寨、双彭、南厝、彭林和东南,旧寨村第二次建制为行政村。
振兴:发展经济,传承文化
进入新时代,旧寨村按照区、街道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旧寨村党委书记陈浩平介绍,村里于2014年开始筹建通用厂房及配套设施,经村委会多次会议研究,全村村民投票表决,同意建设通用厂房,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收入100多万元。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租金收入发放给全村村民作为粮食补贴、医保补贴等,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为发展乡村旅游,旧寨村高度重视本土风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持续推进旅游规划建设。聚焦旧寨红色优势、风俗优势,用好“陈氏家庙有庆堂”“颍川旧家”“书斋”等2万多平方米的总规划用地,引导乡贤力量投资打造“陈氏家族史展览馆”“民俗表演区”“书斋蜡像馆”等21个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致力于古村落的规划与发展,让游客能体验丰富的乡村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努力将旧寨村打造成一个集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推动旧寨村发展,政府划拨旧寨村43.46亩留用地建设安置房及商服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计划2024年6月启动项目建设,争取2027年前完成项目建设并交付使用。
村里在2014年成立旧寨村公益理事会,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乡贤座谈会、乡贤联谊活动等形式,激发乡贤的爱乡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村里还建设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旧寨村卫生站和综合市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陈浩平表示,乡村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将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村政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村规划设计图和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推动旧寨村安置房、商服一体项目建设;便民市场焕新颜,开展平安中路升级改造;培育特色旅游,打造精品村落;乌石交汇之地,谱写电商产业新篇章,切实推动旧寨村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